本書收錄了長篇戰(zhàn)國竹書《參不韋》,主要內容是作為天帝使者的參不韋對夏代開國君主夏啟的訓誡,訓誡的核心內容是“五刑則”,即五則、五行、五音、五色、五味,從而指導夏啟設官建邦、修明刑罰、祭祀祝禱、治國理政。
本書研究了北京西山永定河石碑文化,共收錄400余方碑刻拓片,涵蓋民俗史、宗教史、長城史、村落史等,通過石碑石刻文化呈現了遼、金、元、明、清在文字、書法、雕刻、繪畫、建筑等多方面的藝術風格。
本書是由著名書法家、學者陳建貢精心打造的一部既面向專業(yè)型研究者與普通愛好者的書法字典,本字典按康熙字典部首檢字法編纂,共收首文字一千七百余字,重文萬余,合文六十八個。本字典所收文字范圍上起商周、下迄秦漢至魏晉南北朝,并酌收唐代磚刻文字,所收文均按原跡影印放大,力求保存原字形貌所收文字,首文字中有說文者,均附列于首文字左
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按照行政區(qū)劃以關中地區(qū)所屬的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銅川市為序,以從古至今出土青銅器銘文為線索,西安市出土金文編為一卷,寶雞地區(qū)分上下兩卷,寶雞地區(qū)上卷是以周原地區(qū)所在的扶風、岐山縣出土者編為一卷,寶雞地區(qū)下卷是扶風、岐山縣除外的區(qū)縣出土者編為一卷,咸陽市、渭南市與銅川市出土者編為一卷,關中
本書收錄遼寧阜新海棠山地區(qū)目前已經發(fā)現的清代摩崖造像,共計166個編號造像龕,以區(qū)域劃分,按照龕號順序編排,每一龕內容包括龕號、名稱、位置、時代、形制、造像、現狀、題記以及照片等。
宿白先生是考古學界之巨擘,一生為考古學的發(fā)展繁榮嘔心瀝血。宿白先生著作等身,學術成果不但解決了考古學中的許多難點,也為考古學的前進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宿白先生教書育人,為考古學界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為紀念逝世的宿白先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有《宿白
黎城關西墓地于2005年發(fā)掘。黎城西關西周墓地是一處西周晚期的大型墓地,已探明的墓葬有92座,目前共發(fā)掘10座。發(fā)現有隨葬車和精美的青銅器、玉器。最為重要的發(fā)現是帶銘文的青銅器,其中兩件青銅壺的銘文明確標明為“楷侯”。研究表明,“楷侯”就是“黎侯”,表明西周時期確實存在一個黎國。此墓地為楷侯墓地,為黎城就是春秋早期黎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瑤山》《反山》報告,作為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一、之二,分別于2003年、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在組織翻譯兩書英文版時,因涉及對兩本報告中文原版的重新?保部紤]到原報告幾乎絕版,我們決定重新修訂《瑤山》《反山》報告。本次《反山》修訂出版,說明如下:1、各墓出土器物圖內的順序編號改為
選題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撫河流域考古調查系列報告之四資溪、東鄉(xiāng)卷,旨在通過對撫河流域的調查、勘探、發(fā)掘等工作,建立撫河流域先秦遺址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考古資料數據庫,并通過對數據庫材料的考古學分析與研究,建立該流域詳盡的編年序列。同時期望在此項工作成功的基礎上,為最終建立江西區(qū)域先秦文化編年序列提供準確詳盡的第一手田野調查
青州龍興寺遺址窖藏佛教造像圓雕佛像 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