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前賢和今人的基礎上,以竭澤而漁的態(tài)度,全面搜集與水滸有關的各類戲曲形式和版本,包括雜劇、傳奇、折子戲、子弟書和快書等,計129種,參校眾本,從而為專業(yè)研究者和一般讀者提供一種收錄較全、可讀性強、方便比較研究的水滸戲曲文獻的匯編集成。
本書精選整理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繆鉞、錢仲聯(lián)、余冠英、林庚、程千帆、任中敏、詹安泰十位詩詞研究大家的經(jīng)典文章;同時,每一論著均由編選者撰寫萬字精彩導讀,介紹該名家的生平、詩詞研究歷程、貢獻、特點等,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讀者從中既可學習古典詩詞的基本知識,深層次地品味詩詞之美,也可揣摩詩詞創(chuàng)作、鑒賞的方法。
本書針對《詩經(jīng)》毛傳、鄭箋和朱熹等人的字、詞、章句之誤,利用甲骨金文、方言方音、古今名物等古文字、音韻、方言知識,結合出土文獻和傳世經(jīng)書互證的方法對《詩經(jīng)》進行考釋,糾正了戰(zhàn)國秦漢以來后人對《詩經(jīng)》的錯解和附會。
《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小說評點或稱之為批點、批評、評批等,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大特色,是文學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清乾嘉始,由于《聊齋志異》的廣泛流傳,引起了當時社會上文人學士的重視,參與評點者人數(shù)眾多,但按其評點數(shù)目和質(zhì)量來看,評點范圍較廣、理論價
本項目根據(jù)新昌縣檔案館、傅斯年圖書館藏的清代民國藝人抄本進行校訂整理,共收入調(diào)腔劇目72個,既包括《北西廂》《漢宮秋》等古劇、古本,又有與明清文人傳奇相類但不見著錄或同名異實的清代民間傳奇戲(時戲)36個,并附《調(diào)腔劇目叢考》《調(diào)腔曲牌分類詳解》等研究成果。本項目既可為雜劇、南戲研究提供信實材料,又披露了諸多可與紹劇、
清代詩學文獻數(shù)量龐大、體例繁富,這是遠過于之前歷代詩學的兩個基本特征。民國初即有丁福保編《清詩話》,此后又有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xù)編》、張寅彭選輯《清詩話三編》等。張寅彭教授在此基礎上,自2012年起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繼續(xù)編輯《清詩話全編》。編纂者計劃分內(nèi)、外兩編,內(nèi)編以時代為序,收錄上自順治下迄宣統(tǒng)的各種自撰型詩話
《云間雪鴻:上海市松江區(qū)博物館藏近代尺牘詩札》以上海市松江區(qū)博物館館藏近代信札、詩箋等未刊手稿為基礎,編次整理,釋文校點。原手札凡十二種,已裱成冊頁,各有題名,依次為《赫橋雁影》《天際賓鴻》《近代名人詩札墨寶》《近時名人手札墨跡》《戚友函札留真》《聲應集》《書信小集》《碩彥鴻文》《近代名賢·松城前輩手跡》
曹雪芹留給后人的《石頭記》僅八十回,但帶有脂硯齋批語。這部書看似不完整,實際上在前八十回中已交待了八十回后的主要情節(jié)和結局,已形成完整的故事!妒^記》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后面的故事內(nèi)容,作者只餾下一些線索、隱詞、批語,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并完成。本書是《石頭記》脂硯齋全評本的仿古版,本書訂正了原書的舛誤,只保留戚序、?
《中國現(xiàn)代舊體詩詞編年史第一輯(全四卷)》以編年體形式呈現(xiàn)1912至1919年間中國現(xiàn)代舊體詩詞的歷史面貌。具體涵蓋本時期與舊體詩詞相關的政治、軍事、社會、文化、文學背景,以及置身其間的舊體詩詞社團(雅集)與流派、作家與作品、傳播與接受等方面的基本歷史文獻。本期是中國古典詩詞向“舊體詩詞”轉(zhuǎn)型的歷史關鍵時期,新舊之爭風
本書由郭英德、李志遠纂箋。兩位教授搜集、編纂明清戲曲文獻序跋凡四千三百余條,全面呈現(xiàn)明清戲曲序跋的完整面貌。本書盡可能準確地查核版本出處,選擇較好的版本作為底本,并加?、標點,對與戲曲文獻及其序跋撰寫、出版、流傳相關的時間、人物、事件等相關事項,進行細致的箋證,深入細致地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跡,并附注相關傳記文獻名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