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是關于上古時代的政事史料匯編。此部日本關西大學藏《尚書注疏》二十卷,是由南宋時期建安書坊,將隋代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唐代孔穎達等《尚書正義》附入帶孔安國注的《尚書》,從而形成的版本,除上述內容外,還附有釋義、注疏、重言、重意、互注等內容(“重言”者,本經(jīng)相同之句;“重意”者,句似而意
本書為“金陵全書乙編史料類”南明史料中的一種。《弘光實錄鈔》為黃宗羲所存的一部重要南明史著,書中保存了大量弘光朝的史實。弘光帝亡后,局面愈加混亂,黃宗羲原志于修之成史,奈何不盡得其詳。用他自己的話說:“向在海外,得交諸君子,頗欲有所論者。旋念始末未備,以俟他日搜尋零落,為輯其成。整理苒三十載,義熙以后之人,各言其世;而
本書為“金陵全書·乙編·史料類”南明史料中的一種。《福王登極實錄》是文震亨的作品。附過江七事金陵紀略一冊,為文震亨身經(jīng)南京建立之事,據(jù)其所見朝班儀制,撰為是編。其書甚簡,僅千余言。記述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建立弘光抵抗政權之事!赌隙妓离y紀略》是顧苓的作品。記自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順軍攻占北京至次年五
本書為“金陵全書·乙編·史料類”南明史料中的一種。記載史事上自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四月,史可法等誓師勤王;下迄南明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十一月,魯王監(jiān)國,追謚弘光帝朱由崧,因為公元1644年為“甲申”年,公元1645年為乙酉年,故名。在撰寫體例上,模仿朱熹《資治通鑒綱目》的體例,先記載史事,史事之后是“
廣東歷史文化叢書·家譜卷,全編共收錄廣東譜牒百一種,共一百六十三冊。本編所選譜牒,其編纂的年代下限為一九四九年,以清代和民國為主,有刻本、木活字體、石印本、鉛印本、抄本等。每種均加出版說明,說明影印所依據(jù)的版本。
本書是《中國地方志薈萃》的華東卷第八輯。書中選收的清代中前期及明代所修的華東地區(qū)方志填補了《中國地方志集成》留下的空白,有效補充了一九四九年之前官修方志影印書的遺缺。本書無論在選題還是編輯團隊均接續(xù)于《中國地方志集成》,在文獻的廣度和完整性上構成對后者的補充和完善!吨袊胤街舅C萃》系列與《中國地方志集成》互為姊妹篇,
《中國歷史長卷:手繪年表》是一本獻給所有歷史愛好者的歷史書,步印歷時3年半傾心原創(chuàng)。它以精準的時間坐標,手繪年表的形式,將歷史的陳代謝直觀呈現(xiàn)出來;又以500多幅原創(chuàng)國畫插圖和10余萬字,來豐滿它的情節(jié)。從神話到考古,從石器時代的滿天星斗到夏商時期的逐鹿中原,從秦漢一統(tǒng)到晚清變局,既有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也有鮮為人
《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叢書》是一部整體反映絲綢之路歷史文獻和研究成果全貌的大型資料匯編,以年代為序,匯為一編,根據(jù)古籍底本數(shù)量,分為清前卷、清代卷、民國卷,以期為研究者提供相對完整的文獻全覽圖景,為絲綢之路的研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做出一點基
《史記會注考證》是日本著名漢學家瀧川資言的史學名作,具有世界性影響,是《史記》乃至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參考書。該書主要有三個特色或成就:(1)在參考中國南宋黃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柯維熊刻本、明秦藩刻本、明南監(jiān)刻本、明凌稚隆《史記評林》本、清代張文虎所校金陵書局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日本所藏各種寫本和刻本,對《
本套書是一套解讀絲綢之路各區(qū)域各主要民族藝術成就的藝術理論圖書。該套書分為上下卷,以文配圖的形式完整討論了自新石器、青銅時代始,中國北方和西伯利亞主要游牧民族的藝術創(chuàng)造。第一分卷為《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主要討論絲綢之路各區(qū)域或文明(例如古代中國、波斯、希臘、中亞)參與文化交流的主要藝術要素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