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浙江通志》之一種。《浙江通志》是浙江文化強省建設的一項標志性工程,記述了浙江省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xiàn)狀。全志113卷,約1億字。其記述范圍,自“上山文化”遺址到2010年12月,縱向跨越1萬多年,地域上囊括整個浙江省。內容包括浙江省的各黨政機關、行業(yè)部門、經(jīng)濟自然、社會風情及特色文化。本書為《浙
全面、客觀、系統(tǒng)地記述劍川沙溪鎮(zhèn)2001-2020年的歷史和發(fā)展進程。
《財政卷》自2014年啟動編纂,經(jīng)過多年的編纂修改,最終形成完稿,全書觀點正確、體例完備、敘事脈絡較為清晰、資料比較豐富、行文較為簡潔,基本符合志書體例要求。該卷全面、客觀、系統(tǒng)地反映了1978-2010年上海財政系統(tǒng)改革、發(fā)展、奮進的歷史,是一部特色鮮明、特點突出的志書。全書共分16篇、78章。主要包括財政管理體制、
明代史學,受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從總體上看可以嘉靖朝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半期處于文化專制政策的高壓之下,史學領域一派蕭條,除官方組織修纂的《元史》等幾部史書外,成果極少。明中葉以后,社會多元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政治控制漸趨于無力,文化氣候相對寬松,出版業(yè)高度發(fā)達,為士人提供了讀書撰述的客觀條件,使得私人撰史之
明人撰述的史部文獻,大部分已經(jīng)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新版大型叢書中。但各種古籍影印叢書都有自己的標準,也就存在一定的取舍,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古籍總目》,尚有不少稀見史籍傳世,值得引起學界重視!断∫娒魅耸凡课墨I匯刊》所選的這批明人史部文獻分布較散,深藏于海內外各大
本項目搜集25種明代學者撰寫、一直以來尚未影印的稀見史部文獻集中影印,并撰寫提要,予以簡單評介。以明代史料為主,如陳建《皇明歷朝資治通紀》、吳士奇《皇明副書》;也有較多通史和其他斷代史、史評等,如魏顯國《歷代史書大全》、唐順之《左氏始末》。本項目以提供新史料為宗旨,底本涉及海內外圖書館。為保存稀見史料,廣其流傳,充分利
本書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等體裁,橫排門類,縱述歷史。前設圖片、序、凡例、目錄、總述、大事記,末附專記、附錄、索引、編后記。大事記縱記學校65年發(fā)展歷程中的重大事項。主體共分12篇,按門類劃分,依次為:組織機構、教育教學、學科與科研、創(chuàng)作與演出、對外交流與合作、教職工、學生、黨的建設與校園文化、服務保障、院、系
《遼史》一百一十六卷,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記載始于后梁開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機奪取汗位,止于遼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戰(zhàn)敗被俘,凡218年間史事!哆|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止于至正四年三月,歷時十一個月。元修《遼史》系對耶律儼《實錄》及陳大任《遼史》稍加修定、編
《晉書》包括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敘例和目錄各一卷,共計一百三十二卷。因目錄置于書首,敘例佚失,故現(xiàn)存一百三十卷。其所記史事,凡西晉四帝五十三年,東晉十一帝一百零三年,共計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265—420)。關于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及漢人張軌、李玄盛所建(前涼、西涼)偏霸政權的史事
《北京舊志集成·密云志輯》收錄歷代官修密云縣志,包括[康熙]密云縣志十八卷、[雍正]密云縣志六卷、[光緒]密云縣志六卷卷首一卷、[民國三年]密云縣志八卷首一卷、[民國二十七年]密云縣志等,采用線裝形式出版,該書即是研究密云的歷史、文化、地理、人文的寶貴資料,也是收藏和再生性保護的重要方式,不僅較為完整地對北京地區(qū)傳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