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校會注會評西廂記》,搜集明清兩代《西廂記》刊本34種(明刊31種,清刊3種),正文會校(以凌濛初本為底本校核異文),折后會注(折后有注本,包括音注共十種),文中會評(眉評,夾評,旁評,折后總評,四種形式)。清刊本多是金圣嘆本,明刊中的槃薖碩人本,因改動大,不入會校,附錄書末。各刊本之序跋,也附錄書后。
本書分為正編、附錄兩部分。其中正編收錄歷代黃帝祭文122篇;附錄部分包括黃帝專題吟詠作品選15篇、黃帝傳記3篇、黃帝世系圖表3幅及黃帝研究論文選輯10篇。
本書精選湖北省圖書館所藏的四種清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稿本日記影印出版,主要包括了彭瑞毓《彭瑞毓日記》、左紹佐《左笏卿日記》、皮錫瑞《師伏堂日記》和陳曾壽《蒼虬閣日記》,日記內容主要涉及該歷史時期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讀者可通過這四種日記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社會活動、讀書撰述等,同時對于研究當時時代下具體的歷史人物
曹雪芹留給后人的《石頭記》僅八十回,但帶有脂硯齋批語。這部書看似不完整,實際上在前八十回中已交待了八十回后的主要情節(jié)和結局,已形成完整的故事!妒^記》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后面的故事內容,作者只餾下一些線索、隱詞、批語,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并完成。本書是《石頭記》脂硯齋全評本的仿古版,本書訂正了原書的舛誤,只保留戚序、?
家書是中華民族民間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集文學、史學、美學、禮儀、郵政、包裝、紙張等文化元素于一體。本集刊所言“民間家書”,是指尚未被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公藏機構收藏,散落在民間的家書,包括名人家書和普通人家書。是書遴選3000余封極具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家書,厘為三卷十冊,分為清代卷兩冊、民國卷三冊和當代卷五冊,
本叢書底本為1862年京師同文館建立至1960年前后近一百年間課堂使用過且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講義原稿或根據(jù)講義出版的早期書!栋倌陮W術講義中文學科第一輯》收錄中國文學史、文學概論方面的講義十八種,如下:《中國文學史研究問題》與《中國文學概論》兩油印本系二十世紀上半葉陳遵統(tǒng)先生在福建協(xié)和大學講義,油印本《文學概論》為李兆
元明兩代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其發(fā)展狀況而言,元代數(shù)量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樂府補題》《中州樂府集》《精選名儒草堂詩余》《天下同文》《鳴鶴余音》等;明代唱和詞選、郡邑詞選、專題詞選及女性詞選大量出現(xiàn),尤以熱衷對《草堂詩余》的改編鳥一時風尚。本書匯輯了元明兩代人編選的詞選本三十余種,不僅對元明詞學研究有
影印書。詞話是詞學批評理論最典型的載體,與“詩話”、“曲話”、“文話”并立,它主要評論詞人詞作,或談詞律詞韻,或記詞家故實等,多為隨筆性質。單則詞話始于北宋之前,最早的詞話專書則是北宋楊繪之《本事曲》。早期詞話主要以記錄本事為主;至南宋,詞話專書漸增,其理論色彩亦有提升;宋末元初,隨著張炎《詞源》、沉義父《樂府指迷》、
本書收錄寒山、拾得以及豐干三位大師的舊體詩集作品,主要以寒山子的詩作為主。寒山子、拾得、豐干,皆是唐貞觀中臺州僧,世稱“天臺三圣”。本版圖書為明代善本,有朱筆圈點。寒山經(jīng)常在山林間題詩作偈,其詩通俗,表現(xiàn)山林逸趣與佛教出世思想,蘊含人生哲理,譏諷時態(tài),同情貧民。《寒山子詩集》在表現(xiàn)方法上以教戒說理為主,除間有出以莊語、
《柳蔭記》又名“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民間傳說梁祝故事的白族化唱本,但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在原作基礎行了大量的加工提煉,融匯了白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本卷采用方塊白文、國際音標標注、直譯、句譯、整體意譯等五對照科學版本形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