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銘日記
新安文化研究是以新安江流域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獨立的學科。從20世紀80年代起,學界對以徽州為代表的新安江上游文化、以淳安為代表的新安江中游文化和以建德為代表的下游文化展開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系統(tǒng)和總結。
《彭祖世家總譜事典》是由本書編撰委員會主編的彭氏族譜,分總卷、人物卷、區(qū)域卷、宗支卷等卷類,計21卷?偩砹,包括彭姓、彭祖文化,彭祖世系綜述,區(qū)域宗支概述,彭氏人口遷徙與分布,彭氏郡望、堂號,彭氏族規(guī)、家訓等綜合性資料;人物卷四卷,收錄彭氏歷代名賢人物的事跡。區(qū)域卷、宗支卷共十一卷:北京卷一卷,福建省福州分卷一卷、
通譜是家譜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特殊譜種,是指在同姓者或同姓宗族間通過認同共祖、連通世系、重排昭穆等合作方式編撰出來的大家認同的譜牒!吨腥A通鋪集成》從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所收藏家譜文獻中選出具有通譜性質(zhì)的文獻66種,涉及張、王、陳、趙等43個姓氏。本書的出版為研究者提供更系統(tǒng)、更廣泛的有關人口、家族起源、衍變過
本選題作為賈又福親自執(zhí)筆的個人傳記,由他女兒、弟子賈云娣負責整理、編纂。以時間為線,全面呈現(xiàn)了賈又福先生的成長、求學、創(chuàng)作、教學的過程和造詣,也記錄了他生活的點滴,從藝術和生活多角度呈現(xiàn)國畫大家的全貌。選題以時間為線,從其從藝生平、文化立場、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研心得、教育成就和作品剖析等層面展開,融匯筆記、手札、草
本書稿是有關僧格林沁的文獻整理之作。整理者利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朱批奏折、副錄奏折、戶科題本等檔案史料,以及《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鴉片戰(zhàn)爭檔案史料》《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等檔案資料匯編,輔以道光以后各朝上諭檔、起居注、實錄、《東華錄》,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和《欽定剿平粵匪方略》《欽定剿平捻匪方略》等
潘祖蔭(1830—1890),字鳳笙,號伯寅,別署少棠、鄭盦,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潘祖蔭的一生,因家世顯赫,少時得祖輩蔭庇,壯年后久任京職,屢秉文衡,入?yún)袡C,遍交天下名士。同光之際,吳大澂、王懿榮、胡義贊、趙之謙、沈樹鏞、汪鳴鑾、李慈銘、葉昌熾等聚居京中,時行雅集,泛舟賞花,書畫品評,賞鑒古器,潘祖蔭即是其中重要的
本日記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原稿本為底本。主要內(nèi)容包括: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日記、光緒三十四年戊申日記、旅京日記、旅平日記、積微居日記及索引。本書索引是《楊樹達日記》(以下簡稱《日記》正文中人物姓名、字號或其他稱謂的索引。
胡適(1891—1962)是20世紀中國知識界領袖和文化名人之一。他在思想、學術、教育、文化乃至政治方面,都曾發(fā)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書稿以年譜長編的形式呈現(xiàn)胡適各個時段、各個方面的重要材料,力圖全面反映其生平、思想、學問、事業(yè)、交游及影響等,并兼論胡適之世。所引材料廣泛、詳實,包括胡適各學術領域的代表性著述和本人書信、
本書內(nèi)容講述:選堂饒宗頤教授,學林耆宿,四海尊仰。乙未年(2015)饒公百歲華誕,香港學界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為饒公祝壽。國內(nèi)外學者圍繞“華學”與“饒學”的主題,貢獻了近兩百篇學術力作,廣及甲骨學、簡帛學、敦煌學、古代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民族學、哲學、古典文學、文藝學諸領域,蔚為大觀。今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編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