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善齋《尚書》別誥十種章句集解是《歸善齋<尚書>章句集解》的第4冊。典、謨,屬于《尚書?虞書》,而《尚書?虞書》惟有典、謨二體,即二典、三謨!稓w善齋<尚書>章句集解》,意在匯集眾家之解,以供讀者探覓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謨,即《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三篇,繼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謨,統(tǒng)共五篇,為《尚書?虞書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唐陸德明釋文。建國以來已經(jīng)出版過多個版本的十三經(jīng)注疏,尤其是嘉慶阮元刻本,被不同出版社多次出版。然而學者亦對阮元刻本的提出諸多質(zhì)疑,F(xiàn)將元刻明修本《周禮注疏》原樣影印出版,供學者深入研究。
《尚書大傳(套裝上下冊)/濟南元典·珍本集成》三卷,題“漢伏勝撰,鄭康成注;福州陳壽祺輯校”,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刻《古經(jīng)解匯函》本。前冠《尚書大傳定本序》及《尚書大傳序錄》,后附《尚書大傳辨譌》,俱清人陳壽祺所撰。卷一爲《唐傳》《虞傳》《虞夏傳》《夏傳》《殷傳》,卷二爲《周傳》,卷三爲《略說》。其《序錄》一卷,輯錄歷
《史綱評要》是明代評點史學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屬編年體史評。其內(nèi)容分為史綱與史評兩大部分。史綱以編年體的形式簡略地記載了從唐堯至元計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國歷史,按王朝帝系順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紀,再按王朝先后和時間順序記載重大歷史事件。評要以批評的形式,通過眉批、夾批、斷后評和對史文的圈、點、抹等,表達對歷史人物、歷
《左傳》因其史料的確鑿和豐富,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學界對其研究從未間斷,歷代注疏頗多。明凌稚隆撰《春秋左傳注評測義》為70卷,萬歷十六年吳興凌氏刻本,是明代眾多《左傳》點評著述之一。測義,為推測大意之意,是作者薈萃前人注釋點評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再下己意。
春秋谷梁傳注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
左傳注疏
尚書注疏
《中國古代歷史圖譜》為一部以文物圖片展示中國古代歷史的多卷本圖書,按朝代分卷,各卷均由圖片、文字說明、參考文獻三部分組成。一、圖片(一)《中國古代歷史圖譜(春秋戰(zhàn)國卷套裝上下冊)》以圖片為主,所用圖片均來自各公開出版物、博物館藏品,以及其他公私收藏。凡圖片均有確切出處或所藏,以保證圖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二)所選圖片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