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含《導淮要言》《兩軒賸語》《淮陰縣水利報告書》《淮北水利綱要書》《豫南水利卮言》《兩淮水利鹽墾實錄》《淮陰實紀》等18個編纂單元,記錄了從明代、清代至民國時期,在治淮、導淮歷史上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價值的淮河水利工程施工紀實、水利工程計劃,以及治水先輩們對淮河治導思想和水利工程規(guī)劃的深入闡述,為現(xiàn)代淮河流域的治理
本書包括《嘉陵江志》《漢州水源冊》《峽江灘險志》《云南省城六河圖說》《盤龍江水利圖說》《荊州萬城堤圖說》《荊江堤志》《籌漢末議》等編纂單元,記錄了長江流域干支流河湖水系的源流歷史,重點水利工程的成因、歷史施工紀實,以及治水前輩們對長江流域地理環(huán)境、水利開發(fā)的深度闡述,是我國記載長江流域水利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厚重的
《江北運程》卷帙浩繁,全書近百萬字,公分為四十卷,正文前有卷首,全書包括序言、圖、《江北運程總略》、《江北運程綱匯》等四部分。卷首作者自序,述說自己擔任順天府尹三年中,鑒于運道久荒不治,有感于漕運之重要,博采諸書,成《江北運程》四十卷。卷首圖附《江北運程并有漕諸省圖》和《江北運程河湖閘壩全圖》。作者在大量征引運河有關文
《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獻類編·黑河卷》是“黑河流域生態(tài)-水文過程集成研究”叢書的組成部分。本書收錄方志、游記與考察報告、民國工程計劃書、民國報刊、民國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民間收藏水利史資料等7類歷史文獻,涉及歷史時期黑河流域水系變遷、水利建設、水利管理、水利糾紛與水利文化等方面的各類一手資料。
《中國水利史典(二期工程)行水金鑒卷貳》收錄了《行水金鑒》,全書約150萬字,所收資料上起《禹貢》,下至康熙末年(1721),包括黃河、長江、淮河、運河和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變遷和施工經過等,按河流分類,按朝代年份編排。編輯這樣的資料書,在當時是創(chuàng)舉,其體例多為后世所沿用。后人又編有雍正初到嘉慶的資料《續(xù)行水金鑒》(清
《中國水利史典(二期工程)西部卷》收錄了《新疆水利會第一期報告書》《新疆水利會第二期報告書》《新疆之水利》《河西水利》《甘肅之水利建設》《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概況》《貴州水道考(上、中、下)》《云南水利問題》《水簿》等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區(qū)流域的水利歷史文獻,以奏稿、報告書、綱目、詳考、圖說等為主,是我國古代水利典籍的最重要的
第一分冊:本套標準中的技術標準是針對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現(xiàn)場設備設施有關技術要求或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技術標準共四個分冊,本書為首分冊,包含8項標準,涵蓋了標準化管理、檔案管理和計劃合同管理專業(yè)。其主要內容是對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運行管理標準體系架構、制度標準體例格式、編寫規(guī)范等內容做出了規(guī)定;對工程檔
中國水利史典.二期 綜合卷 三
《中國水利史典行水金鑒卷(套裝)》10冊,是全面系統(tǒng)綜合梳理歷史水利文獻的工具書,包括黃河、長江、淮河、運河及海河、珠江、遼河、西北內陸河流和海塘的治理工程檔案。正編內容按時間順序排列治河防洪和航運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管理檔案,以及各年的雨情、水情和災情。附編內容包括各大江河干支流及相關湖泊的自然地理、歷史演變,以
《中國水利史典(二期工程)松遼卷一》收錄有《黑龍江志稿》(1932年版)、《滿洲地志》(1944年版)、《滿洲三省志樣圖》《滿洲之河川講話》等關于松遼流域自然地理、水系水文、水利工程概況的古籍,反映出松遼流域的歷史水情和歷代水利人的治水思想,為當代人通曉水利歷史、總結治水經驗、探索水文規(guī)律提供了寶貴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