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第一次對歷代巴蜀文學家詩文集進行系統(tǒng)搜集、整理,編成《巴蜀歷代詩文集匯編》系列,分輯出版。《巴蜀歷代詩文集匯編》第二輯主要收錄趙熙、林思進、游子溫、羅伯濟、吳虞、吳蜀尤、宋育仁、張慎儀等二十余位學者三十余種詩文集,如趙熙《香頌詩前集》、林思進《清寂堂詩錄》、吳虞《秋水集》、程春渠《云水詩文集》、鐘九《滄舟吟稿》、楊
為了展示新中國文學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和文學自信,作家出版社特別策劃了這套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新中國文學經典叢書·精選本”。叢書共計12卷,包含小說(中短篇)、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戲劇五個文學門類,其中短篇小說2卷、中篇小說6卷、散文1卷、報告文學1卷、戲劇1卷、詩歌1卷。在時間上,所選均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
本書精選知名作家、評論家,內蒙古大學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巴·格日勒圖先生至今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搜集整理的古今文學作品。由詩歌、散文、小說、文言文與民間文學研究、文學理論基本研究、回憶錄、文學概論教程、文論史、作家評論等16部構成(1-15卷為蒙古文,第16卷為漢文)。該文
巴蜀地域文學總集的編纂興起于唐末五代時期,這與巴蜀地區(qū)當時的經濟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漢唐之際,巴蜀經濟得到深入開發(fā),特別是成都平原農業(yè)和商業(yè)獲得巨大發(fā)展,成為我國最為富庶的地區(qū)之一,這就為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巴蜀文學總集,是指歷代編纂的收載巴蜀地域作家文學著作的總集。從編纂者的身份看,一種是蜀人編蜀集
巴蜀地域文學總集的編纂興起于唐末五代時期,這與巴蜀地區(qū)當時的經濟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漢唐之際,巴蜀經濟得到深入開發(fā),特別是成都平原衣業(yè)和商業(yè)獲得巨大發(fā)展,成為我國最為富庶的地區(qū)之一,這就為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巴蜀文學總集,是指歷代編纂的收載巴蜀地域作家文學著作的總集。從編纂者的身份看,一種是蜀人編蜀集
從古至今我國婦女能為藝文者頗多,才女分布于大江南北,巴蜀地區(qū)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不乏能吟詩作賦、長于翰墨的婦女。唐代之武則天、薛濤,明代之黃峨,清代之曾懿諸女史,皆是才學不輸須眉之女文學家。古代女性能有別集流傳者較男子為少,部分女性作者的作品賴總集選編入書方得以流傳。本書匯編巴蜀女性作者著作,含女性作者撰著別集與輯錄自
梅娘文集,收入了梅娘生前所創(chuàng)作的各類文學作品。本文集一共有9卷外加一冊附錄,分別收入了其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翻譯作品及書信。梅娘(1916-2013),原名孫嘉瑞,吉林長春人。從1936年5月20日在長春發(fā)表小說《母親》、散文《花弄影》,到2013年的《企盼、渴望》在北京面世,她執(zhí)筆為文近80載,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
本書收錄了魯迅的小說、散文、雜文、書信、文藝理論、古籍研究及譯作等,全面展現(xiàn)魯迅的作品風貌。
舒群全集(1-8卷)
本書是王禹偁自己編訂并作序的詩文集,共三十卷,包括賦二卷,詩十一卷,文十七卷。涉及詩、賦、雜文、序、表、碑志等體裁,內容多反映現(xiàn)實、諷刺教化。該書今天可以考知詳情并有殘本傳世的是宋紹興十七年(1147)黃州刊本《王黃州小畜集》,此本殘存卷十二至二十四,余配呂無黨吾研齋抄本。有黃丕烈跋,海虞瞿氏藏,收入《四部叢刊初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