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十多種漢代以后家族性文學總集,包括《三傅集》《陸士衡文集》《陸士龍文集》《范文正公宣公全集》《蕭梁文苑》等。本套書是研究我國歷史上家族文化的一手資料,也是研究地方史志的重要資料。對挖掘家風文化史料和研究各地家風傳承來說,是重要的文獻。本書作為影印書出版,其底本完好清晰,價值不菲。本書是漢至宋代家族文學和家族文
本書第一輯主要收錄巴蜀近代文學家吳之英、張問陶、彭蕓生、何振義等二十余位巴蜀學者的詩文集著作,如吳之英《壽櫟廬文集》《壽櫟廬詩集》、張問陶《船山詩草》、蘇鶴亭《鶴亭詩選》、徐子休《霽園詩鈔》、張尚賢《尚賢遺稿》等,這為從事相關研究提供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蘇轍撰有《詩集傳》二十卷、《春秋集解》十二卷、《老子解》二卷、《古史》六十卷,另文集中還有《孟子解》《論語拾遺》《歷代論》諸種。蘇轍之學術著述影響頗大,后代刊刻亦勤,故版本不少。蘇轍的詩文主要收錄在其《欒城集》中,《欒城集》成書后流傳頗廣,后世刊刻亦頻,今存尚有宋刻遞修本、明嘉靖二十年蜀藩刻本,明活字本、清文淵閣《四庫
蘇洵著作以《嘉祐集》為最集中而尤顯者,今傳有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卷本等不同傳本。十二卷本者,宋紹熙四年(一一九三)吳炎刻《東萊標注老泉先生文集》(《新校正老泉先生文集》)。十三卷本者,明凌蒙初朱墨套印本《蘇老泉文集》。十四卷者,明刊巾箱本《蘇老泉嘉祐集》。十五卷本者,自宋代始,明清通行,有宋刊《
曹禺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地位與魯迅等名家比肩,被列入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之一。一直以來,沒有一套編校水平與其地位相匹配的全集出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高校重量級學者團隊,歷時六年,打造一套傳世《曹禺全集》。共十一卷:一到七卷收錄了曹禺創(chuàng)作、翻譯的劇本二十種,部分劇本收錄了改動極大的不同版本作為附錄
閻肅稱得上是德藝雙馨的一代大家,一片丹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他給世人留下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本書收集整理了閻肅的詞作集(上下兩卷)、劇作集——歌劇卷(上下兩卷)、劇作集、京劇卷、文集和音像制品集等共10卷本。
中國書店藏元刊本<靜修先生文集>》,一函六冊,元至順年初刻本!鹅o修先生文集》是元代北方大儒劉因的文集。劉因(1249—1293),字夢吉,河北雄州容城人。其頗為欣賞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故號“靜修”,所刊行文集也稱之為《靜修先生文集》。中國書店所藏《靜修先生文集》書中分別鈐有“佩德齋珍藏印”“雙鑒樓”“傅沅叔藏書記
本書是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文士、理學家毛先舒的詩文集點校整理本。以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毛氏思古堂刻本《思古堂十四種書》、康熙刻本《毛馳黃集》,以及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南唐拾遺記》、木石居校本《填詞名解》《詞學全書》為底本,共收書十九種,參校了康熙間王氏霞舉堂刻《檀幾叢書》本、世楷堂《昭代叢書》本、四庫全書本等多
本書匯集宋元以來三蘇(蘇洵、蘇軾、蘇轍)著作評注本文獻三十九種,重要者如《東萊標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施顧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存三十二卷、《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東坡詩選》十二卷、《東坡文選》二十卷、《蘇文奇賞》五十卷、《蘇東坡詩集注》三十二卷、《施注蘇詩》四十二卷
陶淵明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這一新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陶淵明又是魏晉風流的代表,既以個人創(chuàng)作詮釋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學風貌,又為后世文人樹立了安貧樂道、平淡曠達的人格風范。現(xiàn)存陶淵明集最早的版本,即此國家圖書館藏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出六朝舊集而保留有舊貌,是傳世陶集的最佳版本。國家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