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歷代書法名家輩出,所刻碑帖無數。為了滿足廣大書法愛好者臨摹、欣賞傳統名碑的需求,我們從漢碑中精選出《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張遷碑》《西狹頌》《三老諱字忌日記》《景君碑》《曹全碑》等10種漢代著名碑刻。漢人的書風是淳樸古拙的,所謂流美與漢人無緣,博
法國奧賽博物館里不僅陳列著馬奈、莫奈、雷諾阿和德加等大師的杰作,而且在這個新的藝術博物館里,還保存著“最全最熠熠生輝的繪畫作品”,還可以找到塞尚、凡?高、高更和圖盧茲?勞特累克的作品。大型畫冊《奧賽博物館》完整地展示了現實主義、印象派等各個藝術流派繪畫大師的杰作。本書共收錄了奧賽博物館的827幅偉大藝術家的杰作和22幅
本書收錄清代皇家典藏唐宋元明清書畫作品近九百件,皆為歷代名家名作,堪稱是一部實物型中國繪畫的流變史,展示了1700年中國繪畫的精華,為臨摹、鑒賞、收藏,以及美術實踐與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本書據民國間故宮博物院珂羅版線裝本為底本影印,底本計47集,每集20圖,本次影印合為九編,共9冊。底本的說明文字無標點,今酌加點
本書輯錄域外所藏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一千余件,上溯兩漢,下迄于清,展示了兩千多年中國繪畫的精華,是中國美術鑒賞與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 本書據民國間鄭振鐸編輯、上海出版公司珂羅版印本為底本,底本原計二十四冊,本次整理按原大原色影印,合為八冊。底本圖版無文字說明,本次整理為方便閱讀,據原目錄為每幅圖添加了作者和作品信息,并對
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石室十三經等,后蜀廣政元年(938年)開刻,至宋徽宗宣和年間刻成,是儒家經典十三經的著名石刻。其拓本彌足珍貴,明代以后逐漸散佚,至清乾隆年間唯《詩》《周禮》《三傳》殘本流傳于各家之手。民國初,劉體乾致力搜集,得《周禮》卷九、卷十、卷十二,《左傳》卷十五、卷二十,《公羊》卷二,《穀梁》卷六、卷八、卷
《石鼓文》為我國傳世最早的石刻文字,內容系用四言詩形式記述東周秦國君游獵之事,字屬大篆范疇。由于鐫刻在十個形如鼓形的石上,因名“石鼓文”,也稱“獵碣”。唐初發(fā)現于陜西天興(今陜西鳳翔)三畤原,千余年來幾經遷徙,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文》原七百余字,因歷代捶拓、搬運、風化等原因,現存二百七十余字。《石鼓文》不僅有關史
明代王世貞輯《書苑》《畫苑》二書,后明代詹景鳳又在此基礎上增作《書苑補益》《畫苑補益》,四部書合訂,通稱《王氏書畫苑》,該書收錄南北朝及唐宋書法繪畫理論著作四十四種,并將歷代學人涉及書畫的文字輯錄匯編,上至鴻篇長文,下至片言只語,皆搜羅輯入,堪稱為一部中國書畫古典理論、鑒賞的集大成之作,是當今中國美術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文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很悠久的撥弦樂器。《五知齋琴譜》是清代以來流傳很廣的古琴譜。清周魯封根據徐祺傳譜編印于康熙六十年,雍正二年成書。共八卷。所收三十三曲多注明出處,指法細致詳盡,在旁注中有作者加工之處及評語。后記也較有特點,從中可了解作者對作品的獨到了解。此譜為廣陵派重要琴譜。
本書是《戴敦邦畫說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系列之一,收錄以古典名著《金瓶梅》人物與情節(jié)為題材的彩色畫作二百余幅。為讀者展現明代市井生活的豐富畫卷,再現書中的精彩情節(jié)!督鹌棵贰返墓适掠伞端疂G》相關情節(jié)而生發(fā)演繹,其作為世情小說的經典,又對《紅樓夢》等后世作品影響深遠。戴敦邦先生所畫的水滸人物與紅樓人物,均馳名畫壇、廣受贊譽,
《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成書于明嘉靖二十六(一五四七)年。初編者為黃獻,原收四十二首琴曲,十五年后徐門琴人楊嘉森又增為七十一曲,名為《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與《梧岡琴譜》是現存早的徐門琴譜!肚僮V正傳(套裝共6本)》曲目之下多注有出處。如《樵歌》題下注著:“敏仲作,一名《歸樵》。秋山、曉山二十翁屢訂本。”《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