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兵書編》主要收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以及戚繼光兵書,涵蓋歷代最具代表性的版本,包括出土文獻和傳世典籍,涉及國內和域外,共計80余種,原大影印。
《齊書》共設四個分編:《齊學編》《齊史編》《齊兵書編》《齊科技編》。《科技編》主要收錄《考工記》以及天文學《甘石星經(jīng)》、農學《齊民要術》、扁鵲倉公齊派醫(yī)學文獻等,并選取其歷代最具代表性的版本,預計70余種。原大影印,保持版本原貌,展現(xiàn)齊文化重視科技的特色。
《齊書齊史編》主要收錄《晏子春秋》《齊乘》《三齊略記》等史料完整的著述以及《詩經(jīng)齊風》《左傳紀事本末齊》《戰(zhàn)國策齊策》《春秋分紀齊世本》《史記》和《漢書》中的齊史文獻等經(jīng)史著作當中裁篇別出的齊國史料,精選版本,原大影印。
《齊書·齊學編》收錄“齊學”相關文獻,包括《管子》以及稷下諸子文獻、齊經(jīng)學文獻、讖緯文獻等。孟子為稷下先生,董仲舒深受齊學影響,鄭玄為齊地經(jīng)學大師,《孟子》《春秋繁露》和鄭玄的經(jīng)注予以收錄。
《儋州舊志》(全四冊),包含明代(萬歷)年《儋州志(萬歷)》清代(康熙)年《儋州志(康熙)》和民國《儋縣志(民國上冊)》《儋縣志(民國下冊)》四冊內容。作為早期的儋州地方志書,在留存儋州歷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顿僦葜(萬歷)》于明代萬歷年間由曾邦泰等纂修而成,是儋州現(xiàn)存的第一部志書,本次整理重印,以書目文獻出版社《
密云位于北京東北部,自古以來地瘠民貧,但是此處山關險要,拱衛(wèi)京師,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清朝建立以來,密云成為皇帝去關外狩獵、祭祖、避暑的必經(jīng)之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密云縣一直具有良好的修志傳統(tǒng),此前有萬歷、康熙、雍正三朝都修有縣志。但自雍正元年(1723)修志以來,直到光緒七年(1881)一百五十多年間無志!丁竟饩w
本書根據(jù)1985年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的《清實錄》輯錄而成,收錄了其中關于清代甘肅省中今甘肅、青海兩省的史料,并用簡化字加以校勘、標點。
《清代黑龍江戶口檔案選編》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黑龍江將軍衙門全宗檔案反映了黑龍江地區(qū)軍事、交通、郵電、外交、社會風情民俗等方面情況及一些重大事件,其中戶籍類檔案數(shù)量龐大,內容豐富!肚宕邶埥瓚艨跈n案選編》統(tǒng)計旗丁戶口、遷移旗戶等文件,有盛京、蓋州、金州、義州、鳳凰城、熊岳、岫巖等處旗丁移駐雙城。《清
《嶺南文化辭典》是一部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出嶺南文化的綜合性大型工具書。本辭典選取了非常具有嶺南特色、文化內涵和傳承價值的名詞術語、概念范疇來設置條目,以便力求凸顯嶺南區(qū)域文化特色。本辭典條目設置主要遵循了主題性原則、名詞性原則、單義性原則、簡明通用原則等原則。根據(jù)內容分類編排,共有二十大類。每大類之首設概述條目,下分
黃河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的歷史見證,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充分挖掘海外黃河文獻,從歷史維度、文明互鑒視角探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助于向世界展現(xiàn)黃河文化與中國精神。本項目以海外黃河文獻的搜集整理為核心,探討海外留存的黃河文獻,整體總結其文獻價值與文化價值,以期揭示黃河文化的主要內涵與精神特質。本叢書收錄海外黃河文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