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見于邸報、上諭、廷寄或奏闡,從與人交談或往來書信中獲得的信息。除記述事實外,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張。作者由于職務和任職地區(qū)的不同,所記的內(nèi)容也各有重點。通過日記的只言片語,雖非系統(tǒng)論述,卻是片段式真實史料,為清史研究之-手資料,當可徵信,研清史者或可細細考究。
方玉潤日記有稿本和刻本兩種形態(tài)。稿本日記現(xiàn)存約八十六卷,其中《星烈日記》現(xiàn)存五十一卷(卷十至十三、卷二十至二十六、卷六十一至一百),自咸豐五年(1855)五月開始,止于同治二年(1863)五月廿九日。同年六月初一日起,方玉潤將日記改名為《心烈日記》,現(xiàn)存二十四卷(卷一至卷二十四),時間記至同治四年(1865)五月。此兩
本項目擬從上海圖書館的獨家珍藏中,選取近代以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等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的往來信札,整理匯編,按原貌影印,并編制相應的細目索引,再請有關專家撰寫研究、導讀文字,使這些長期深藏未刊、不易獲讀的珍稀史料,成為歷史研究、尤其是近現(xiàn)代史研究的難得資料,從而為推進相關領域的各項研究,奠定系統(tǒng)堅實的史料基礎,
本書是一部郭蘭英畫傳,以畫立傳,只為更真實、更客觀、更鮮明、更生動地全方位展現(xiàn)傳主“為人民歌唱”的理念。圖書精選珍貴圖片350余幅,包括照片、手稿、信件等,以郭蘭英“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女高音歌唱家、民族聲樂教育家”四種身份為立傳邏輯,將每一種身份中的郭蘭英經(jīng)典影像呈現(xiàn)出來,隨之敘述亦緩緩展開,并輔以社會各
本書的編繪者(均是20世紀60年代云南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后曾經(jīng)在物理科學及美術創(chuàng)作領域發(fā)表過多部專著及作品)基于對母校的感情及對熊慶來先生的崇敬之情,以數(shù)字彩繪連環(huán)畫冊形式,對熊慶來的一生進行圖文并茂的介紹。
《黎文肅公遺書》共有67卷,為黎培敬生平著述,此集內(nèi)有首卷一冊,下為諭祭文、國史本傳、墓志、神道碑銘;竹間道人自述年譜1卷,奏議16卷,公牘10卷,書札30卷,黔軺紀程1卷,求補拙齋詩、文略各2卷,外集4卷。黎培敬是清朝政治人物,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總纂、貴州學政、貴州安察使、貴州巡撫、四川安察使、漕運總督、江蘇巡撫
國有史,郡有志,家有譜,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歷史文獻的三大支柱。巴蜀地區(qū)家族譜牒編纂歷史悠久,現(xiàn)存我國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更是對巴、蜀、漢中、南中等地區(qū)世家大族譜系有詳細記載!栋褪裾湎∽V牒文獻匯刊》將從民間搜集的有關巴蜀稀見家譜、族譜等譜牒加以整理,如清陳啟倫編纂《陳氏族譜》,清光緒七年刻本;清譚大謙等編纂《譚氏族
全書按照先夏奧后冬奧劃分板塊,以奧運屆次為篇章,以金牌運動員為敘事主體。一方面通過回顧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各屆奧運會上備戰(zhàn)參賽情況,用精煉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將黨和國家對中國體育發(fā)展成就的肯定和褒獎載入史冊,以全景鏡頭展示新時代運動員勇于拼搏、昂揚向上的群體風貌。另一方面,以奧運冠軍為代表,每位運動員選取一張凸顯奪冠項目特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庭有譜,都是不同層面的歷史文獻。本書主要收錄清代至民國時期山東、四川、兩廣等省的范氏家譜,如清光緒年間刻《范氏宗譜》、清宣統(tǒng)年間刻《蜀郫高平范氏族譜》、民國年間刻《范氏宗譜》《重訂華陽范氏族譜》等,涉及地域范圍廣、家譜種類多,有許多范氏家譜是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本書基本上反映了我國所藏清至民國年間山
我國編修家譜的歷史源遠流長,家譜文獻成為我國歷史文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與正史、方志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自詁以來,我國十分重視家風、家訓建設和良好家風的傳承。尤其在宋代,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標志,形成了“以家為本”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北宋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989-1052)一生踐行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