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倫理(2018年第2期總第3期)》涉及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問題、信任倫理、環(huán)境倫理、醫(yī)患糾紛、國家法與民間法的互動以及增值稅等相關問題。本期重點關注的是法治與德治如何結合。經過幾十年的社會變遷,中共中央認識到要實現良善秩序,除了推行法治,還必須重振道德,凝聚共識。法治與德治,是關涉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
《實證法學研究》由法治藍皮書團隊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長期關注我國法治實踐,已連續(xù)十四年編輯出版《法治藍皮書》《地方法治藍皮書》等學術成果,并開展了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等第三方評估工作,見證中國法治進程!秾嵶C法學研究》第二期選擇了勞動合同法相關內容作為爭鳴主題,選擇正反兩位專家觀點形成爭鳴。第二
本書通過當代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法學思想,并對馬克思主義對西方的法學研究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內容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概論、馬克思主義與自然法、馬克思主義與分析法學、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法學、馬克思主義與批判法理學。
校慶之期,亦是反思之時。開啟法律之門,培養(yǎng)法學人才,推動法制變革,建設法治社會,已經一百多年,此間我們收獲了多少牢不可破、深植民眾精神之中的法治成就。在努力路上的法律人共同體中,法學教師是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站在法律門內,執(zhí)鞭講臺,培育法學學生、研究法學問題、闡發(fā)法學理論、推動法治進步。這本文集就是北大法律學人思想的一
本書包含著自然法專題、環(huán)境法律倫理、財稅倫理、法律方法、法治與德治法治關系等專題展開。以中國問題為出發(fā)點,探究中國法治的主體性。由于法治關涉從理想到原則、從立法到司法、從制度到意識各個方面,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曾呈現出不同的法治秩序形態(tài)!疤炖怼⑷饲楹蛧ā钡奈幕瘋鹘y(tǒng)與中國轉型時期的多重面相會使法治中國呈現出自身的
盧埃林是20世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荊棘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每一位法學院學生和律師都不可繞過的重要讀物!肚G棘叢》是研究法的本質和法律教育的經典著作之一,書中盧埃林向學生介紹了何為法律,如何閱讀案件,如何作課前準備,在真實世界中法律如何促成正義。盡管法律每年都在變更,但人們之間的糾紛與盧埃林寫下《荊棘叢》的年代變化并
《法律語言與文化》集作者二十幾年在法律領域的識見,從法律語言作為法律人的基礎課的角度,對法律語言進行了全面研究。不僅探討了法律語言文化,法律語言與與法律思維,以及法律語言翻譯的標準、原則之類十分復雜且困難的問題,而且對與法律語言相關的領域,如法律、語言、文化、思維等,都進行了獨到的研究,全面比較了法律語言研究的語言學、
《實證法學研究》以實證法學研究方法為中心,通過實證研究來反思法學理論,并對法律實踐進行理論提煉與實證分析。它填補了法學研究的空白領域,屬于法學定量研究等前沿領域。本書是《實證法學研究》*一期,屬于創(chuàng)刊號,各位法學研究的專家為創(chuàng)刊號進行題詞。書中選擇了目前司法改革討論中的執(zhí)行權分配作為爭鳴主題,選擇正反兩位專家觀點形成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