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優(yōu)勢學科主辦,旨在反映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狀況及其前沿動態(tài)的專業(yè)學術刊物,設有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tài)、論點匯編、新資料、特藏文獻等欄目。本書是第四輯,分為特稿、文學所記憶、王維與盛唐文學、年度綜述、資料索引五個部分。
《中國當代尋根文學思潮論》是對發(fā)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當代尋根文學思潮的一次全面系統的梳理與分析。主要發(fā)掘了尋根文學思潮出現的背景和原因、尋根文學運動的過程,以及尋根作家們的文化策略;深入分析了尋根文學的審美特征、價值取向和精神訴求;詳細探討了尋根文學對現代化和民族化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貢獻和意
本書展現了公蘭谷先生的學術成就,全書分為七個部分:“現當代文學評論”,主要對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從內容結構、藝術特色、思想內涵等進行了分析;“古代詩詞研究”,主要就中國古代著名詩詞作者的作品特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詩經學研究”,主要就從漢代至清代的詩經學研究進行描述,梳理了中國古代詩經研究脈絡;“文學創(chuàng)作之小說”
《明清文學與文獻》系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yè)學術輯刊。書中重點以明清文學、文獻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并著力呈現明清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學科的特色。
國圖名家講座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聯合主辦。講座目前初步分為四個主題:儒家思想與經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中國古代文學。講座每期分為十二講,邀請相關領域專業(yè)名家學者,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講座目前已經舉辦三期,受到社會相關領域學者與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影響也較大,在光明網同步現場
本書立足于中國傳統文論學科,選取三千余年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批評原文,采用逐一“點評”的方式,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公正”“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六大關鍵詞予以涵養(yǎng),挖掘其中蘊藏著的核心價值觀豐厚資源,為其培育、踐行和傳播提供理論資源與話語支撐。
本書內容包括: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略談、論隋唐時期兩京驛道的綠化問題、略論王維的七言山水詩、高適籍里新證、唐人小說中的昆侖奴等。
本書在中日古代美學與文論文獻中提煉選取了十八組美辭,包括文、道、心、氣、誠、情·人情、理·理窟、慰、幽玄、物哀·感物、物紛、寂、侘、俳諧等,運用比較語義學方法,以考(文獻學上的考據、考證)為基礎,以論(理論分析與建構)為旨歸,揭示中日美辭在各層面上的復雜關聯與民族特性,并有助于建構作為區(qū)域美學的東亞美學和東方美學。
文學卷共收錄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20位教師的34篇論文。在論文擇選過程中,為了呈現學術研究的傳承與代際關系,對離退休教師的論文擇選2-4篇,從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調任到其他崗位教師的論文擇選2篇,目前仍在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的教師一律擇選1篇。文學卷所收錄的論文,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受到《藝文類聚》等中國古代類書的啟發(fā),本教材以并列式四字成語為專題形成章,共十四章,章下分節(jié),以四字詩詞名句為節(jié)標題。就內容而言,從形而上到形而下,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著重體現一個人字,人的存在時空、自然環(huán)境、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等。就結構而言,分為主題概述、文論摘錄、中心選文、作者/出處簡介、字詞注釋、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