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很多組織采取措施積極鼓勵有利于員工的知識共享行為,但仍有許多員工不愿意和同事們分享他們特有的知識和技能。現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知識共享方面的研究,對知識隱藏的關注較少。本研究通過調查發(fā)現知識型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知識隱藏嚴重阻礙了知識、信息或技能在組織內部的擴散,這種行為直接損害了知識型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
評價是管理的基礎,沒有科學的評價就不可能有科學的管理,評價事業(yè)在推進我國各項現代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我國評價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開展評價研究既可以為我國相關管理部門和工作者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也可以促進評價學界的自我反思!禕R》本書構建了我國評價事業(yè)發(fā)展研究的科學計量分析框架,基于對論文、學術圖書、課題、政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支撐國家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促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吸引國內外科技人才、推動國際科研交流合作的國之重器,是實現我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建設科技強國目標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隨著前沿研究領域對設施性能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設施建設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性能不斷突破原有技術的極限,正
《科技評價方法與應用》圍繞科技評價這一研究熱點,對相關理論、概念、方法和實踐應用進行了介紹和研究,具體包括科技評價的含義、國際科技評價、定量評價指標、科研機構評價、科學家評價、科學學大數據科技評價等方面。《科技評價方法與應用》是實踐應用導向的專著,收錄了筆者團隊在近年來開展的有關科技評價研究實踐工作過程中所取得的部分代
《中國科技政策藍皮書2021》是以研究報告形式公開出版的年度科技政策藍皮書,《中國科技政策藍皮書.2021》基于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偉大科技政策實踐,綜合運用了ROSTCM、CiteSpace及PMC等政策文本分析工具和文本可視化研究方法,依據經典政策工具理論,從總體國家及主要部委區(qū)域專項四個維度
本書抽取科睿唯安WebofScience數據庫中自然科學領域2010~2019年的198個學科文獻數據,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學科組的劃分,從學科、學科組和總體三個層面將上述學科文獻數據進行歸類,以學科為基本單元構建人才指數,進行學科層面的文獻計量分析;在學科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組的劃分,對應匯總相
本書探討了晚清(1840—1912年)72年間大量引進西學、本土科技發(fā)生劇變的過程。前4章論述我國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醫(yī)學、力學、電學、數學等的發(fā)展史,以蒸汽機、電氣照明、有線電報、攝影術為例,詳論引進西方技術的艱難歷程。后4章陳述本土工業(yè)和傳統工藝的困境,集中討論晚清科學技術發(fā)展、與日本和朝鮮的學術互動、西方科學
科研信息化是提升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我國在2016年正式將科研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本書首先概述科研信息化的概念及其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內涵與外延,闡述科研范式的變革、科研信息化的演進以及新型科研創(chuàng)新單元的產生發(fā)展;隨后,通過梳理國內外科研信息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項目部署
為了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寶雞市科學技術協會從2009年起,聯合寶雞文理學院開展寶雞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研究工作,旨在摸清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狀況、剖析科普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問題、找尋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路徑和方法。本書對十二年來開展的五次調查工作,圍繞公民科學素質理論、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與測度、公民科
本書面向科學教育發(fā)展新階段,在內容上,既包含工作模式案例,又包含實踐教學案例,案例呈現詳細具體,包含背景、目標、思路、創(chuàng)新性及啟示和專家建議等部分,適合一線的校內外科學教育工作者;在結構上,按照學段、知識領域、學科主題進行編寫,方便不同圖書受眾檢索;在主題上,涉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等部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