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是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國際價值哲學學會和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合作編輯出版的國際性學術集刊,用中文或英文發(fā)表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價值和道德問題的文章,也發(fā)表研究價值論和倫理學理論與實踐方面前沿問題的新作!秲r值論與倫理學研究(2014年卷)》收錄有邁克爾·斯洛特、大衛(wèi)·安德魯斯等當代西方哲學家文章的翻
本輯主要內容包括論壇:古希臘哲學在中國,陳康著的普遍復合物、先剛的柏拉圖理念學說“分離”問題再考查等3篇文章。論文:陳波的中國古代的六組悖論、陳文潔的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析義等13篇文章。還有1篇評論、4篇書評及10則書訊。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主辦!恶R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總第13輯,對習近平同志關于“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列講話精神做了深入解讀和闡發(f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史、社會形態(tài)與歷史發(fā)展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與價值論等領域的問題展開了視野廣闊而又有理論深度的學術探討,同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鄧小平
形而上學是亞里士多德哲學中最核心也是最艱深的部分,在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中,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質料、形式、實體等核心哲學觀念,并對其做出了深入的探討,進而發(fā)展出亞氏的本體論等學說。由于其所特有的理論源發(fā)性,該部分始終是國際亞氏哲學研究界的重點和難點。其中,“質料”概念與他關于變化的理論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說質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關注中國宗教的文化戰(zhàn)略意義;宗教的時代責任與社會服務;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地位與作用;鄧小平的宗教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話語形態(tài);新民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宗教工作基本經驗等。
本書收錄了來自全國各地知名專家學者的論文近四十篇,既有探討大法王寺與漢唐佛教、大法王寺與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歷史文化方面的內容,也有聯(lián)系現實的有關佛教勝境保護、發(fā)展,當代佛教文化建設,當代佛教藝術的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等議題,突出了宗教文化藝術研究的特色,并且在深入研究我國佛教文化藝術、深度挖掘宗教文化遺產,促進社
《千年定光古佛》是為紀念定光佛圓寂一千周年,由海峽兩岸定光佛第五屆文化節(jié)(在臺灣舉辦,由國臺辦策劃)特策劃出版的,是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定光古佛的具有資料性價值的讀物。定光古佛信仰在閩臺客家與非客家中具有廣泛持久的影響力,是兩岸客家同胞聯(lián)系的精神紐帶和橋梁,是海峽兩岸“五緣”的非物質文化情緣的見證,對于海峽兩岸的歷史、文化
《周易》為六經之首,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常新的學問,易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兩漢的象數易學、魏晉的玄學易學、宋代的理學易學、明代的心學易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4年第3輯總第12輯)》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主辦!恶R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4年第3輯總第12輯)》為“鄧小平哲學思想與當代中國——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的精選論文集,對鄧小平同志的偉大歷史功績做了深情回顧和深入解讀,對于全面深刻理解鄧小平哲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為推進哲學學科的建設,促進海內外哲學界的學術交流,北京大學哲學系創(chuàng)辦面向全國以及整個華語世界的哲學學術出版物《哲學門》,書已入選CSSCI來源集刊(集刊類),內容涉及哲學八個分支學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