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8月,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北京市順義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工程地塊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清代遺跡64座,其中清代墓葬63座、窯址1座,發(fā)掘總面積834平方米,出土銀、銅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52件(套)。墓葬布局規(guī)整,排列有序,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時代特征鮮明,屬清代中晚期。臨河清代墓葬資料的發(fā)現豐富了順義區(qū)的清
2021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了“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fā)現”遴選推介活動,選出舊石器至明清時期的100項重要考古發(fā)現。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概括總結,展現了海岱地區(qū)在人類演化、農業(yè)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發(fā)展、齊魯文化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塑造過程中的作用,對于研究山
本書共十章,內容包括:大清的開國皇帝、胸懷大志的皇太極、大清入主中原、孝莊太后的那些事兒、盛世也逃不掉的紛爭和戰(zhàn)亂、戰(zhàn)爭的炮火打開了清朝的國門、天子的逃亡之路、太后奪權的歲月、理想主義者的救亡圖存、退場的末代皇帝。
《清史論叢》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的專業(yè)集刊,創(chuàng)刊于1979年,是國內史學界歷史最為悠久的學術刊物。經過幾任主編和編輯部同人的努力,堅持辦刊初衷,不斷提攜、扶助清史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對當代清史研究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2021年開始,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納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
本輯刊發(fā)考古簡報6篇,公布了云南金平龍脖河青銅時代冶金遺址、湖北云夢戰(zhàn)國秦漢墓地、云南昆明河泊所遺址西漢時期H90、四川雙流紅苕坡漢六朝崖墓、四川南江石飛河北魏晚期至唐代摩崖造像和成都簡陽五畝土墓地宋代墓葬的新資料。收錄研究論文10篇,分別對先秦時期四川盆地聚落的變遷、藏彝走廊石棺葬的起源、中國西南地區(qū)川藏高原和洱海系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文集,是中外學者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側重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tǒng)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收錄相關專業(yè)的新近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編輯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教授,委員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家高
《澳大利亞研究》由中國澳大利亞研究學會、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辦,是國內第一份跨學科的澳大利亞國別研究學術集刊,主要刊登澳大利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領域的學術論文!栋拇罄麃喲芯俊窞榇龠M和推動國內澳大利亞國別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全面展示中國澳大利亞國別研究的新成果。
本書為中國工程院沈寅初院士的學術年譜,立體、全面、系統(tǒng)地實錄其從1938年至2018年80年間不平凡的人生軌跡與科研歷程,展現其對中國生物化工產業(yè)尤其生物農藥產業(yè)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本書以克制卻飽含崇敬的筆觸,“平敘”了沈院士樸素的科學理想、深刻的科研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極具啟示意義的人生故事,旨在挖掘其激情求解、平易大
本書分為六編,由作者長期積累的四十六篇學術論文匯集而成。內容涉及先秦時期的禮制、文化、人物、軍事、思想與作者在一些重要學術會議上的發(fā)言,以及作者為他人作品所寫的序和師友追憶等。此外,本書在論述這些史實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觀點,對深化先秦時期的學術研究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美國出版商協會2018年PROSE圖書獎傳記與自傳類榮譽提名《衛(wèi)報》2015年最佳圖書;《印度快報》2015年年度杰出圖書;《愛爾蘭時報》2015年年度讀者圖書;《國民在線評論》2015年最佳圖書名錄;《觀察者報》2015年年度圖書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1730-1797)生活在世界歷史上最非凡的時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