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趣味歷史書》將帶你走進妙趣橫生的歷史世界,讓你了解生動有趣的歷史知識!段业*本趣味歷史書》從小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介紹了許許多多歷史典故、尚未破解的歷史謎題和鮮為人知的歷史小故事。學習了這本《我的*本趣味歷史書(第2版)》,你將成為讓伙伴們羨慕的小歷史家。
本書系朱衛(wèi)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批準號12CMZ007):近代甘寧青地區(qū)的民族關系研究(1840-1949)結項成果。該書在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各類檔案、地方史志、報刊、中外游記、考察記及研究論著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歷史學、民族學、政治學、宗教學等學科理論與研究方法,將近代中國百年歷史按照縱向時間順序劃分
本書為《當代日本中國研究》第六輯經濟·環(huán)境篇。共收入論文11篇、書評11篇。經濟篇論文5篇,從時段上來講有清末(《宣統(tǒng)年間的預算編制與各省的財政負擔》)、1950年代(《社會主義體制的形成與地方財政結構的變動——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財政的比較研究》),也有改革開放后;從題材上來講,有宏觀上的國家財政結構、制度、產業(yè)模式(
江南,風光旖旎,人杰地靈,溫山軟水的環(huán)境不僅*宜人居,也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江南文化是在吳越文化基礎上,經長期吸納融合、取舍揚棄而逐漸形成的詩性特色極為鮮明的區(qū)域文化。這種詩性特質超越了禁錮人性、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成為中華民族舒解心靈、追求詩意棲居的內在動力,使人的生活更人性化,也更具情調、趣味和意義。本書從十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的貴族時代,這一時代的文學是綻放在貴族文化土壤中的花朵。本書從春秋時期的貴族階層及貴族文化入手,對這一時代的各類文學活動、文學作品,如賦詩、外交辭令、各類文章等,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探討,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時期的文化與文學。
《老北京實用指南》由《清稗類鈔》編者、掌故大家徐珂編纂,初版于民國九年(1920年),增訂三版出版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該書內容分為十部分:一地理;二禮俗;三法規(guī);四公共事業(yè);五交通;六實業(yè);七食宿游覽;八古跡名勝;九雜錄;十地名表。從目錄便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反映20世紀初民國老北京面貌的百科全書。
本書主要討論學術界爭論的兩個熱點問題:親親相隱與二重證據法。認為親親相隱之爭的關鍵不在于血緣親情本身是否正當,而在于以孔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竟主張如何處理血緣親情與社會道義之間的關系。對此問題做出認真的分析與梳理,是親親相隱之爭從立場走向學理的關鍵。二重證據法雖然*早由釋古派學者提出,但也受到疑古派學者的啟發(fā),今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