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結核病在全球仍然是重點防治的傳染性疾病之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
算,全球每年約有1000萬新發(fā)結核病患者,約18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新發(fā)現的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約48萬。隨著結核病流行趨勢的變化和結核病防治面臨的新挑戰(zhàn),以及新技術、新工具和新藥的應用,結核病預防控制策略也從直接督導下短程化療DOTS)策略發(fā)展為遏制結核病策略,2015年之后,開始推行結核病預防、治療和控制的終止結核病策略。
為了使廣大結核病防治專業(yè)技術人員清楚地了解結核病的流行現狀和流行趨
勢,掌握最新的結核病防治策略和相關措施,我們編寫了《結核病流行和預防控制》一書。該書為“結核病學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培訓系列教材”的分冊,包含了結核病流行病學和結核病預防控制兩大部分內容,分為10章。流行病學部分包括了結核病流行病學基本概念、結核病流行的歷史變遷、結核病流行現狀和未來流行趨勢,還介紹了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和結核病臨床流行病學相關研究的進展。結核病預防控制部分詳細闡述了結核病的預防、全球結核病疫情及策略演變、我國結核病控制策略和防治歷程、結核病患者管理和結核病感染控制。
本分冊內容系統全面、權威規(guī)范、嚴謹翔實,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可作為從事結核病防治、臨床、檢驗等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繼續(xù)教育或培訓教材,也可作為專業(yè)技術人員開展日常工作的參考用書。
第一章 結核病流行病學
第一節(jié) 流行病學緒論
第二節(jié) 結核病的歷史
第三節(jié) 結核病流行的生物學環(huán)節(jié)
第四節(jié) 化療時代的結核病流行
第五節(jié) 我國肺結核流行趨勢
第二章 結核病的預防
第一節(jié) 卡介苗與卡介苗接種
第二節(jié) 結核病預防性化療
第三節(jié) 傳染源的及時發(fā)現和徹底控制
第三章 全球結核病疫情及策略演變
第一節(jié) 全球結核病疫情現狀和特點
第二節(jié) 全球策略演變
第四章 我國結核病疫情
第一節(jié) 結核病監(jiān)測系統介紹
第二節(jié) 我國結核病疫情
第三節(jié) 結核病登記和管理情況
第五章 我國結核病控制策略
第一節(jié) 我國結核病控制策略總體框架
第二節(jié) 耐藥結核病控制
第三節(jié) 流動人口結核病的控制
第四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雙重感染防治
第六章 中國結核病防治歷程
第一節(jié) 探索時期(1950—1977 年)
第二節(jié) 振興時期(1978—1990 年)
第三節(jié) 發(fā)展時期(1991—2000 年)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時期(2001—2015 年)
第七章 結核病患者管理
第一節(jié) 治療管理的原則
第二節(jié) 管理工作的分工
第三節(jié) 治療管理方式
第四節(jié) 治療管理步驟
第五節(jié) 肺結核患者中斷治療的追蹤方法
第六節(jié) 跨區(qū)域肺結核患者管理
第七節(jié) 評價指標
第八章 結核病感染控制
第一節(jié) 結核病感染控制基礎
第二節(jié) 結核病感染控制措施
第九章 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
第一節(jié) 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基本概述
第二節(jié) 基因分型技術
第三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技術的應用
第十章 結核病臨床流行病學相關研究進展
第一節(jié) 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結核病診斷試驗的評價
第三節(jié) 結核病治療性研究
第三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技術的應用
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回答傳統流行病學
很難確定的問題,闡明結核病的發(fā)病和傳播模式,鑒定發(fā)病和傳播相關的危險因
素,區(qū)分鑒別復發(fā)結核病是由內源性復燃還是外源性再感染所致;鑒定不同結核
分枝桿菌造成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鑒定和防治實驗室交叉;監(jiān)測耐藥結核
病的傳播;評估不同地區(qū)耐藥結核病的流行程度;研究耐藥結核病在宿主體內和
宿主間的進化(微進化);鑒定主要的流行株,以及具有高致病能力和傳播能力
的菌株等,并據此為制定有效的結核病控制策略提供指導。
一、傳播模式的研究
(一)傳統基因分型技術實現了結核空間傳播機制的研究
隨著分型手段的不斷進步,分子流行病學被廣泛應用于結核病在不同人群中
的發(fā)病和傳播模式研究,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例如,長期以來,人們對近期
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復燃在引起結核病例中的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在發(fā)達國
家,人們曾普遍認為結核病的近期外源性感染發(fā)病率只有10%左右,但分子流行
病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特定地區(qū),如美國紐約、舊金山,其近期外源性感染占
35%~40%;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達50%;在美國洛杉磯的一些特殊人群中,近期
243
第九章 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
感染率更是高達70%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當地政府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控
制傳染源,使結核病的發(fā)病和傳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如在美國舊金山地區(qū),從
1990 年起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了很多新的流行
規(guī)律,如鑒定了 HIV 感染者、吸毒者、無家可歸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酒吧、醫(yī)
院等傳播場所。根據這些研究成果,針對新的傳播特點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使該地區(qū)結核病的發(fā)病率,特別是近期外源性感染率有了明顯的下降,分別從
1992 年的 51.2/10萬和 10.4/10萬下降到1997年的29.8/10萬和3.8/10萬。他們的實
踐表明,當認識了結核病的傳播規(guī)律,就可以很有效地迅速控制結核病的傳播,
降低其發(fā)病率。
早前的基因分型技術IS6110-RFLP因能夠在株水平對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進
行鑒定,通過成簇(IS6110-RFLP指紋圖譜一樣的菌株)調查,即可實現其在空
間傳播路途的追蹤。隨后學者們利用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計算成簇率的
統計學方法,以及“簇即代表近期傳播”的理論,評價某種基因型(或譜系)的
傳播能力。高謙等依據定義北京及其亞譜系的RD和SNP位點,結合18個VNTR位
點(15個標準VNTR位點、3個高變位點)分型收集自中國的上述1409株耐多藥
結核分枝桿菌,發(fā)現北京譜系與非北京譜系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相比,存在較高
的成簇率(P<0.05),即提示北京譜系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能力較強。
另外,“現代”較“古老”北京譜系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相比,因成簇率高而
具有較強的傳播能力(P<0.05)。我們采用上述方法,對北京胸科醫(yī)院結核病
患者臨床分離的北京譜系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379株)的分型結果提示,“現
代”型中存在2個簇(4株菌),而“古老”型則無。,2016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提到了“支持發(fā)展養(yǎng)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也提出了要“開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yī)養(yǎng)結合”,這都為老齡事業(yè)和產業(yè)加快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
“老有所醫(yī):老齡社會之居家養(yǎng)老與醫(yī)養(yǎng)結合叢書”涵蓋了老年健康照護、老年營養(yǎng)與膳食、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康復保健、老年居家環(huán)境設計等多方面內容,從一定程度上切實解決了目前中國居家養(yǎng)老、長期照護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題。該叢書根據權威專家和一線照護人員的培訓教育經驗,參照世界發(fā)達國家的照護標準和教學形式,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形式多樣的表現形式,展現了居家養(yǎng)老、長期照護的基本理念和專業(yè)技巧,具有易學易懂、操作性強的特點,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學習和操作,減少了家庭照護難度。這套叢書符合“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養(yǎng)老社會需求,對大力推進社區(qū)和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開展,改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等具有積極作用。
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要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zhàn),解決養(yǎng)老問題,使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歸根結底,必須加強養(yǎng)老服務人員和相關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訓,使之樹立正確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和服務技能,才能使積極養(yǎng)老成為全社會、全民的自覺行為,才能使養(yǎng)老事業(yè)和產業(yè)科學、健康、有序、高效地向前發(fā)展。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閻青春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