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收錄了劉國光先生經濟學文章、專著等的所有保存下來的作品,并以文章、專著寫作、發(fā)表或出版的時間為序分為四大部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研究、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的反思)分卷出版,“全”是此套圖書的最大特點!度穼獾慕洕枷肜碚撏暾到y(tǒng)地展現(xiàn)給廣大讀者,不僅可以使讀者從中全面認識和研究劉國光的經濟思想理論,還可以使讀者詳細了解他的基本經濟思維脈絡及其演進軌跡和立場、觀點、方法。這不僅是對他的學術成果積累的一份傳世資料,也是為我國當代的經濟發(fā)展留下的一份珍貴歷史信息和參考記錄,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和史料價,必將嘉惠于經濟學界和經濟史界。
劉國光1923年11月23日生于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寶塔橋。1941年在云南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濟系學習,1946年畢業(yè)。后在北平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徐毓楠導師指導下學習研究現(xiàn)代經濟學問題。嗣轉往天津南開大學任經濟系助教,同時在南開經濟研究所聽平津兩地名教授系列講座。1948年9月經陳岱蓀教授介紹,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9年11月至12月參加南京市手工業(yè)調查。1950年在北京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培訓。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在南京市湯山區(qū)參加土地改革。1951年秋中國科學院派他赴蘇聯(lián)留學,在莫斯科經濟學院國民經濟計劃教研室學習研究。1955年7月回國到北京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任學術秘書。1958年上半年孫冶方到經濟研究所任代理所長后,讓劉國光和楊堅白、董輔礽籌組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研究組。1960年10月至12月孫冶方組織撰寫《社會主義經濟論》一書,劉國光負責兩章:一是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決定因素;二是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波浪式。孫冶方稱“速度因素”是書稿中最好的一章。1962年1月參加國家十年計劃工作經驗總結(起草積累消費的關系部分)。1961年至1964年期間劉國光對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理論反思,在社會主義再生產問題、經濟發(fā)展速度與比例問題、積累與消費問題、固定資產再生產問題等進行探索研究,寫作、發(fā)表了多篇文章,有人譽為這是劉國光第一次創(chuàng)作的井噴時期。
1964年10月至1965年9月經濟研究所納入“社教運動”,劉國光等被劃入孫冶方、張聞天“反黨集團”的“一伙人”受審查。1966 年6月 “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劃為“黑幫”,1967年至1969年落實中央干部政策,被解放。
1975年年初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遠借調劉國光、董輔礽 、孫尚清、桂世鏞、何建章等人到該所工作。“四清”“文化大革命”中斷八年的經濟研究工作逐步恢復,期間劉國光主要是參與計委綜合局和研究室合作調研工作。1979年調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任副所長。4月參加在無錫召開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價值規(guī)律問題的討論會。劉國光會議提交的論文是《論社會主義經濟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與趙人偉合寫)。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在發(fā)表該文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未定稿》雜志上批示:“這是一篇研究新問題的文章,也是一篇標兵文章。在更多理論工作者還沒有下最大決心,作最大努力轉到這條軌跡上的時候,我們必須大力提高這種理論研究風氣!敝醒朦h校、國家計委、社會科學院等內部刊物全文轉載。此文改寫本提交1979年5月在奧地利召開的大西洋經濟學年會,年會執(zhí)行主席Helment Shuster給胡喬木電函稱,該文受到年會的“熱烈歡迎”,被認為在“學術上有重要意義”,并決定將此文同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的詹姆斯·E.米德的論文一起全文發(fā)表于《大西洋經濟評論》雜志。1980年10月劉國光在《經濟研究》第11期發(fā)表《略論計劃調節(jié)與市場調節(jié)的幾個問題》一文。1983年9月23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再論買方市場》一文,首次提出中國改革要解決短缺經濟向買方市場過渡的任務。1981年至1982年兼任國家統(tǒng)計局副局長。1982年2月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任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經濟研究》雜志主編。
1982年9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十二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9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堅持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一文,提出減少指令性計劃,擴充指導性計劃,受到《人民日報》評論員及《紅旗》雜志的批判,以后事實發(fā)展證明此文觀點正確。1984年9月參加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參與制定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5年 11月4日劉國光撰寫的《試論我國經濟的雙重模式轉換》一文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該文第一次從理論上提出經濟體制模式與經濟發(fā)展增長模式的雙重轉換問題。1987年7月他所撰寫的《關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及模式轉換的若干問題》一文(沈立人起草,劉國光定稿),作為“代序”輯入他主持編寫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模式研究》一書,該書后來被評選為“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之一,并于1989年榮獲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設立的“1988年度中國圖書獎”第一名。
1987年10月他繼續(xù)作為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1月23日國務院批準他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2月在李鐵映主持的體改委研討會上,他作了“穩(wěn)中求進的改革思路”的發(fā)言。并以《穩(wěn)中求進的深化改革》專訪稿刊載于1988年3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 5月27日在華沙召開的波蘭科學院院士大會推選劉國光為波蘭科學院外國院士。9月1日波蘭駐華大使茲·鄧鮑夫斯基和波蘭科學院副學術秘書霍瓦伊教授代表波蘭政府、波蘭科學院授予劉國光“波蘭科學院院士”稱號。
1992年2月至10月參加中共十四大報告的起草工作。1993年3月12日至31日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屆代表,參加3月13—31日的人大八屆一次大會,被選為常委會委員,教科文委員會委員。 5月31日至11月參加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經濟體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11月18日卸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與前副院長錢鐘書二人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1994年3月5日 由人大科教文委員會委員,轉為財經委員會委員。1995年8月21日在鞍山出席中國經濟規(guī)律學會研討會,并作了“當前經濟形勢若干流行觀點的一些看法”的發(fā)言。朱镕基副總理閱后,在全國棉花工作會議上講話時說:“我順便向同志們推薦一下社會科學院顧問劉國光同志,8月21日他在鞍山的一篇講話,講得非常好。我看劉國光同志的水平,不是一般的經濟學家能趕得上的,他結合實際,他能用一些基礎的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同志們學習一下,把形勢看得清楚一點。” 1997年1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論軟著陸》一文(與劉樹成合寫),朱镕基副總理12月31日在原稿上批示:“這是迄今為止總結宏觀調控經驗的一篇最好的文章!9月15日他撰寫的《從短缺到寬松》一文在《光明日報》發(fā)表;1997年他又在《財貿經濟》第10期發(fā)表《再論買方市場》一文。兩文首次分析了中國經濟經過兩重模式轉換,賣方市場格局開始轉向買方市場。1998年4月27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座談會上作了“增長速度、宏觀調控,供求關系”的發(fā)言。朱镕基副總理5月7日閱后批示:“劉國光同志的意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文章很有說服力,建議可寫成文章加以宣傳! 2001年9月18日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大會授予劉國光“榮譽博士”。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劉國光作為起草組成員列席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參與制定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文件。2005年 3月24日中國宏觀經濟學會舉辦的“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第一屆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劉國光獲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劉國光在頒獎會上作了簡短答辭,綜述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經濟改革、經濟學現(xiàn)狀的感受與經濟學界同仁交流。7月1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中心樊建新訪問劉國光的訪談稿——《關于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若干問題》上報后,中央常委李長春8月17日在給宣傳口幾位領導同志的批示中說:“很多觀點值得我們高度重視!8月19日下午,當談到劉國光同志時,他又說:“劉國光同志是一位有影響有貢獻的經濟學家,一貫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改革開放以來,發(fā)表了許多文章,參與過許多決策研討,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抓意識形態(tài),堅持正確導向,就應當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有地位,有聲音!鄙鲜鲈L談內容在網媒和紙媒發(fā)表后,引起激烈討論。9月3日劉國光寫信給胡錦濤、溫家寶,送去《關于效率與公平》一篇小文,主張當前要淡化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把效率優(yōu)先首先要放到生產領域,在分配領域強調要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問題,并兼顧效率。2006年 7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推選劉國光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11年5月28日,獲美國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頒發(fā)的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
劉國光曾兼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大學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會理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理事及其評獎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城市發(fā)展研究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生態(tài)經濟學會會長等職。
劉國光已進入耄耋年紀。但他胸懷祖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直至不久以前,還筆耕不輟。對他一生學術活動特別是八十歲以來的學術關注,可以從他對本套全集口述的《自序》(為其在八十、九十華誕慶祝會上所作《八十心跡》《九十感恩》二文的綜述)里見其大略。
多年來,劉國光參加和領導過中國經濟發(fā)展、宏觀經濟管理、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課題的研究、論證和咨詢,是當前中國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潛心于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中國經濟發(fā)展問題的理論研究,成就非凡。特別是1978年以后,在兼收并蓄現(xiàn)代東、西方經濟理論科學成果的基礎上,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fā)展和宏觀經濟管理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理論觀點和政策建議。對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和發(fā)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6年應知識產權出版社約稿出版《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以下簡稱《全集》),編入的文章、專著等以寫作、發(fā)表或出版的時間為序。本《全集》囊括了劉國光先生經濟學文章、專著等的所有保存下來的作品,“全”是此套圖書的最大特點。新中國成立以后經濟發(fā)展和改革的實踐,要求并推動著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探索,大體可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建設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本《全集》就是以這四個發(fā)展階段為脈絡把劉國光的論著分為四大部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研究、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的反思。其中,劉國光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計劃與市場基本關系等核心問題的認識,在改革開放前后有某些實質性轉變。劉國光的經濟理論研究,在不同時期的觀點、詞語、主張也有不同。編入《全集》的文章、專著等,內容、文字僅對個別有誤之處作了刪減或修訂,總體上保持他自己定稿的原貌。由于作者在出版不同文集時,有些文章在這些文集里有重復采用現(xiàn)象,為了避免重復,這次出版《全集》時編者對重復的文章酌情進行了刪除,但個別文章因作者在不同文集采用時有少量的修改,現(xiàn)為保持作者所著內容完整以致有重復的,望讀者理解見諒!度纷詈蟾接小秳饨洕鷮W年譜》《劉國光編著目錄》《劉國光簡歷》和《<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總目錄》可供參考。
編委會
2016年11月
劉國光,男,1923年11月23日生于江蘇省南京市。1941年至1946年在云南昆明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濟系學習,畢業(yè)考入北平(現(xiàn)北京)清華大學研究院,旋即轉到天津南開大學經濟系任助教。1948年9月轉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51年被派往蘇聯(lián)莫斯科經濟學院國民經濟計劃教研室當研究生,1955年畢業(yè)并獲副博士學位。回國后,入中國科學院(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所學術秘書、研究室主任、《經濟研究》雜志副總編和主編、副所長、所長等職務。1981-1982年期間兼任國家統(tǒng)計局副局長。1982-1993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93年11月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1993-1998年3月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屆常務委員會委員。2005年3月獲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2011年5月28日獲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
《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總目錄
第1卷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研究1955—1964年)
第2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78—1980年)
第3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0—1981年)
第4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1—1983年)
第5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3—1985年)
第6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5—1987年)
第7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7—1989年)
第8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89—1990年)
第9卷
(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1990—1992年)
第10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1992—1993年)
第11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1993—1994年)
第12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1994—1996年)
第13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1996—1997年)
第14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1997—2000年)
第15卷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2000—2003年)
第16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的反思2003—2009年)
第17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的反思2009—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