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解讀/高職高專財經類專業(yè)系列教材》立足于高職高專的教學要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經濟指標的運用能力。全面介紹了總體經濟指標、主要供給指標、主要需求指標、財政政策指標、貨幣政策指標、國際收支指標、金融市場指標7個指標類型,具備了完整性、系統(tǒng)性。介紹過程中強調指標的基本內涵、指標對經濟的描述、指標對經濟的影響作用及我國該指標的基本情況,易讀、易懂。在每章每節(jié)初,安排了案例導入,首先讓學生對指標有初步的認識;在每節(jié)末,鏈接了知識擴展,對平時我們耳熟能詳的知識進行解釋、說明、擴展,使學生能夠更全面、更充分、更生動有趣地認識宏觀經濟;在討論分析中,本書力求能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尋找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
《經濟指標解讀/高職高專財經類專業(yè)系列教材》可以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基本理論教材,亦可作為其他專業(yè)的經濟知識讀本。
《經濟指標解讀/高職高專財經類專業(yè)系列教材》:
3.4.2 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
貿易順差(Favorable of Balanced Trade)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fā)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此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于出口總值,俗稱“人超”,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運行。因此,政府應該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3.4.3 進出口對經濟的影響
1)貿易順差對經濟的影響
一是提高了經濟實力,使經濟更具活力。貿易順差最大的一個作用就是拉動經濟增長。消費、投資、凈出口被普遍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中國,國內消費絕對數額雖然有所增長,但占GDP的比重卻逐年下滑,這說明消費的增長滯后于經濟的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于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無疑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二是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國際收支。中國的外匯儲備自2004年起開始快速增長,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底首次突破1.5萬億美元,2009年4月突破2萬億美元。持續(xù)巨額的貿易順差是造成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原因。外匯儲備的增加,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對外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例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中,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中國和中國香港的經濟提供了有力的后盾支持,從而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三是消化了國內的過剩產能,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崗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投資的快速增加,然而投資增長快速,國內消費能力增長速度卻遠遠低于投資的增長速度。導致我國供給能力遠遠大于國內需求,產能過剩問題正逐步凸顯。大力拓展國際市場,發(fā)展外向型經濟,在中國國內消費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大量的出口對于消化國內產能的相對過剩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而國土面積有限,人均自然資源占有率并不具有優(yōu)勢,國內,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大量勞動力處于失業(yè)和半失業(yè)狀態(tài)。出口貿易的大量發(fā)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yè)的發(fā)展,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加上投資的增加,使得勞動力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巨額貿易順差意味著出口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緩解了國內的就業(yè)壓力。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在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同時,又加劇了國內產能過剩。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企業(yè)為了獲得短期利益,短期內加大出口規(guī)模,生產能力提升,加劇了國內的流動性過剩。一旦國外市場惡化,中國經濟可能遭受重創(chuàng)。
2)貿易逆差對經濟的影響
適當逆差有利于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于貿易長期穩(wěn)定地增長。逆差實際上等于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只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yè)以及增加經濟總量。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凈流人的速度。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于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從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實踐來看,經濟增長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順差較小的年份。因此,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應當徹底轉變觀念,放棄以出口創(chuàng)匯、追求順差為目標的傳統(tǒng)觀念和做法,確立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