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前夕,美國教育家杜威博士應北京大學、江蘇省教育會等單位的邀請來中國講學。1919 年 5 月自日本抵上海,1921 年 7 月離北京回國。
《杜威在華學譜》以時間為序,搜集整理了杜威在華兩年間的日程安排、重要事件文字記錄,包括杜威對當時發(fā)生的大量的中國現(xiàn)象、事件和運動的理解、評論等。
叢書序
19世紀末,傳統(tǒng)西方哲學受到嚴重挑戰(zhàn),哲學家們不約而同地努力為哲學尋找新的出路。在羅蒂的眼里,杜威、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無疑是這一努力的杰出代表。而與后兩位哲學家相比,杜威的優(yōu)點更為突出。如果說實踐、社會、歷史是新哲學的核心關懷的話,那么它們在杜威哲學那里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xiàn);不僅如此,杜威哲學還可導出科學和民主的觀念。要走出西方哲學的困境,杜威可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思想資源。
但羅蒂或許遺忘了,早在杜威之前約半個世紀,受黑格爾的影響,馬克思便已經(jīng)開啟了新哲學的路徑。在近代哲學向現(xiàn)代哲學轉型的過程中,馬克思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
他是杜威的先驅和同道。毋庸諱言,在馬克思和杜威之間存在著分歧,其中一些甚至相當尖銳。但盡管如此,我們不應模糊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這些分歧與他們共同的哲學目標相比,是次要的、枝節(jié)性的。當代另一位美國著名哲學家韋斯特曾經(jīng)有言:杜威就是美國的黑格爾和馬克思!
韋斯特:《美國人對哲學的逃避》,董山民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97頁。
許多人已經(jīng)注意到,在諸多西方哲學流派中,杜威的實用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最具親和性。杜威曾被西方學者稱作孔子第二,懷特海明確說道:如果你想了解孔子,去讀杜威;如果你想了解杜威,去讀孔子。
《當代美國學者看杜威》,王成兵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第8頁。
杜威倫理學的哲學立場、知行合一的哲學方法、非二元論的哲學思維方式等等,無不顯示出與傳統(tǒng)中國哲學的意趣相投。愈做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愈為中國哲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尋找出路,杜威哲學愈值得關注。
與眾多西方哲學家不同,杜威不是書齋型學者。他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現(xiàn)實,他的哲學影響波及眾多領域,直接參與了對美國思想文化的塑造:無論是作為哲學分支的形而上學、倫理學、知識論,還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宗教學、歷史學、文學批評等等,無不滲透了杜威的影響?梢哉f,了解杜威是打開美國之門、了解美國社會以及思想文化最好的鑰匙。
一百年前,杜威的來訪曾在中國思想學術界激起一陣不小的波瀾,自那以后,杜威在中國命運坎坷,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才終于逐漸獲得它應有的學術尊嚴。幾乎是同時或稍早一些時候,杜威在西方學術界也重新受到青睞;隨著美國人對杜威研究興趣的復活,歐洲大陸的學術界也開始將實用主義從一個貶義詞變成了褒義詞。人們終于看到,杜威哲學不但沒有成為歷史,相反,它仿佛等在前方,為當代許多重要的哲學爭論提供獨特的啟示。
有關杜威哲學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但杜威研究在中國系列的問世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是一個信號,標志著中國學者的杜威研究工作進升到了全面展開的階段。繼《杜威全集》(39卷)、《杜威選集》(6卷)以及《杜威著作精選系列》(12種)的翻譯、出版之后,關于杜威哲學的全面研究已經(jīng)水到渠成。
由于諸多原因,在我國學術界,杜威哲學研究存在著巨大的斷層。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里,在學術研究的視野中,杜威完全消失了。只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這一研究才逐漸陸陸續(xù)續(xù)地展開,但長期積淀下來的偏見如此之深,要徹底改變一些人對杜威哲學的偏見,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由復旦大學杜威中心組織編寫的杜威研究在中國系列只是開了個頭,我們期待著學術界的跟進,相信更多的成果將會不斷涌現(xiàn)。
復旦大學杜威中心一直致力于對杜威乃至整個美國哲學的翻譯和研究,致力于為這一研究提供優(yōu)質的學術平臺。我們熱切期待各方朋友的加入,共同努力,將杜威研究工作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是我國出版杜威翻譯及研究作品的重鎮(zhèn),對于杜威的翻譯研究始終如一地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朱華華編輯為這套叢書付出了非常高效而艱苦的努力,對此,我們深表感謝!
復旦大學杜威中心:劉放桐 陳亞軍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