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十二卷,明張燧撰。采用明萬歷刻本為底本。為張燧早年所撰的一部讀書札記。內容由先秦至明代,屬于通史性史論著作。其內容一是史事考辨,二是史事論述,三是歸納歷史現(xiàn)象。書中所列條目,觀點十分鮮明。對李贄、楊慎、蘇軾、蘇轍、張大齡等之論采摘頗多。盡管該書內容多源自他人著述,但并非機械謄抄或隨意取材,而是在前人基礎上有思考地抄錄、編纂,不僅追求知識的廣博,更注重獨有見地。
1.一部新穎奇特的書,曾盛傳一時。以標新立異的犀利觀點,看透千百年來中國的歷史。
2.《千百年眼》亦考亦論,洵為晚明史學的杰作,大大改寫明代史學多史論、少史考的形象。
張燧,字和仲,明湖南長沙府湘潭縣(今湖南湘潭)人,約生于萬歷初年。明朝滅亡前夕,張燧東渡日本,后客死日本,國內對其記載寥寥。著有《千百年眼》《未見編》《經世挈要》等。其書房稱“稽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