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名著的原型的挖掘,使人們了解到許多的小說并不是憑空杜撰的,是有它的原型的,那就是小說來自于生活,生活造就了優(yōu)質小說的誕生。對小說原型人物的挖掘在市面上還沒有,有一定的價值!稌飼狻肥珍浟送袪査固⒑C魍、馬爾克斯、川端康成等六十多位外國著名作家筆下的人物故事,這些人物鮮活、獨特、充滿了生活氣息。如哈謝克筆下的好兵帥克、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柯德、巴爾扎克筆下的葛郎臺、川端康成筆下的駒子……這些具有深厚內蘊的形象人物,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各自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也使這些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突破了時空、地域的界限,獲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針對名著,剖析是背后的故事,吸引讀者眼球,讓人們不僅能閱讀和了解世界名著,更能知到世界名著的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原型。也就是世界名著取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該書稿十年磨一劍,終修成正果,許多的作者已等不到出書的時間了,            
后 記 
鄭魯南/文 
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做了十年,是我當初未曾料到的。 
2005年,我先后發(fā)了近百封約稿信。當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一本《翻開 
的書》(原書名),翻開哪頁看哪頁,隨便翻開哪一頁,讀者都有興趣閱讀。我把寫 
好的樣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略標記了七個不同內容的話題段落,要求作者在不 
長的篇幅里,至少不少于寫五個與小說有關的內容,而必不可少的開篇要求,便是介 
紹小說作品里的人物原型,也就是說,小說里的人物原型從哪來的,或作家創(chuàng)作的靈 
感、動機、作品的取材源自哪里。 
約稿信發(fā)出不久,便收到了文潔若、錢春綺、程文、馮春、張玉書等翻譯大家的 
來稿支持。當然,也有老師對樣章段落式的寫法提出了質疑:“無法容忍把一篇文章 
分割成這樣規(guī)定的格式! 
文章如何寫,因人而異。我把我的想法在信中向這位老師做了解釋:“之所以想做 
這樣一本書,是考慮信息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做一本有趣、有故事、有品位、 
信息量大的書,這樣,讀者易記、易翻閱,關鍵是讀起來不累……”很快收到了這位 
老師的回復,他沒有按我的要求分段寫,而是直接把一篇五六千字的完整稿件交給了我,讓我編輯取舍。我當時光顧著高興,完全忽視了這位大學教授教了一輩子中文的感受,我只天真地按自己的想法做書,實際上給每一位老師都出了一道難題。記得胡其鼎老師初給我的4篇稿子每篇都不足千字,讀來意猶未盡,我便請胡老師把讀者感興趣 
的話題再做些補充。胡老師熱情地邀請我上他家,翻書查資料,喜歡的書還可以拿走。 
可是我硬要胡老師建郵箱,從網(wǎng)上發(fā)郵件。后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收到胡老師的郵件, 
直到有一天,我打通了胡老師家里的電話,他女兒委婉告知:“胡其鼎走了!笔潞 
我才知道,胡老師眼睛不好,晚年寫字看書,稿紙幾乎貼在臉上,如果不是對《浮士德》 
《約翰·克利斯朵夫》《鐵皮鼓》《鈕沁根銀行》的熱愛,他不會費勁幫我寫這幾篇小稿。 
如今重讀胡老師的文章,依然能感受他作品之外的艱辛、淚水和歡笑。 
 
2014年春,《翻開的書》改名《書里書外》準備發(fā)稿,從頭到尾捋一遍的時候, 
總覺得書的內容少了什么,決定暫緩出版,拾遺補缺、調整篇幅。中國法國文學研究 
會原會長吳岳添老師得知《書里書外》要補充修改,就把他的論著《法國小說發(fā)展史》 
電子版發(fā)給我,供我參考采用。程文老師在病中收到《書里書外》的授權,他告訴孩子: 
“相信魯南!边@么多年,書中的許多作者和程文老師一樣,從來沒有問過我這本書 
什么時候出版、能出來嗎?也從來沒有問過稿費多少……正是他們這樣毫無緣由的信 
任,才使我磕磕碰碰堅持到了今天。 
2019年4月,《書里書外》準備出版,我給李毓榛老師打了電話,聽到我名字的 
時候他有些遲疑,當我一說到人物的原型從哪兒來的,他突然爽朗大笑。我以為這么 
多年了,《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的原型他早已淡忘,沒想到,他筆下的人物依舊 
鮮活、充滿了生命。然而,田大畏、呂同六、徐成時、錢春綺、陳良廷、申非、葉渭 
渠、楊靜遠等老師的電話,我再也打不通了,我唯1能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力量, 
就像是來自星空和超越死亡的力量。 
這篇后記,寫了幾次都欲罷不能,記憶中的人和事總是被綿綿不絕的情緒漫過, 
十年間,那些健在的,或未曾見面離去的老師,一次又一次在我眼前生動站立,他 
們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解讀,對人物原型的分析,對作品翻譯介紹到中國來的前后經(jīng)過, 
對看似簡單卻不易寫的一篇小文的認真……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做文就是做人。 
《書里書外》介紹了普希金、托爾斯泰、歌德、雨果、巴爾扎克、福樓拜、海明 
威、狄更斯、茨威格、馬爾克斯等80多位外國著名作家的104篇文學作品,撰寫者 
大多是對作家素有研究的學者或翻譯家,其中許多作者就是這篇外國小說的翻譯者。 
在他們筆下,哈謝克的好兵帥克、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果戈理的乞乞科夫、托爾斯 
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巴扎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狄 
更斯的大衛(wèi)·科坡菲、哈代的苔絲、雨果的冉·阿讓、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這些鮮明獨特的 
經(jīng)典文學人物,仿佛就在我們身邊。 
小說里的人物有原型嗎?這些人物的原型,是作家的孕育還是來自作家熟悉的生 
活?翻開《書里書外》,閱讀小說里的人物,閱讀作家創(chuàng)意的靈感,閱讀書里書外生動、 
有趣的故事,不僅有助于讀者了解作家,也有助于了解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 
相信每一次閱讀,讀者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特別提示:感謝李蕾、鄧廣塤、趙安琪為本書插圖。從文稿到成書版面的視覺設想、插圖形式的變化、圖 
片位置的大小、文章留白處的構思,一點一面頗費周折。書中插圖,大多作者提供,部分插圖因時間和渠 
道的緣故,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敬請相關著作權人與我聯(lián)系,以便奉寄微薄稿酬。鄭魯南電子郵箱: 
zhln118@126.com 
2014年春,《翻開的書》改名《書里書外》準備發(fā)稿,從頭到尾捋一遍的時候, 
總覺得書的內容少了什么,決定暫緩出版,拾遺補缺、調整篇幅。中國法國文學研究 
會原會長吳岳添老師得知《書里書外》要補充修改,就把他的論著《法國小說發(fā)展史》 
電子版發(fā)給我,供我參考采用。程文老師在病中收到《書里書外》的授權,他告訴孩子: 
“相信魯南!边@么多年,書中的許多作者和程文老師一樣,從來沒有問過我這本書 
什么時候出版、能出來嗎?也從來沒有問過稿費多少……正是他們這樣毫無緣由的信 
任,才使我磕磕碰碰堅持到了今天。 
2019年4月,《書里書外》準備出版,我給李毓榛老師打了電話,聽到我名字的 
時候他有些遲疑,當我一說到人物的原型從哪兒來的,他突然爽朗大笑。我以為這么 
多年了,《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的原型他早已淡忘,沒想到,他筆下的人物依舊 
鮮活、充滿了生命。然而,田大畏、呂同六、徐成時、錢春綺、陳良廷、申非、葉渭 
渠、楊靜遠等老師的電話,我再也打不通了,我唯1能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力量, 
就像是來自星空和超越死亡的力量。 
這篇后記,寫了幾次都欲罷不能,記憶中的人和事總是被綿綿不絕的情緒漫過, 
十年間,那些健在的,或未曾見面離去的老師,一次又一次在我眼前生動站立,他 
們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解讀,對人物原型的分析,對作品翻譯介紹到中國來的前后經(jīng)過, 
對看似簡單卻不易寫的一篇小文的認真……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做文就是做人。 
《書里書外》介紹了普希金、托爾斯泰、歌德、雨果、巴爾扎克、福樓拜、海明 
威、狄更斯、茨威格、馬爾克斯等80多位外國著名作家的104篇文學作品,撰寫者 
大多是對作家素有研究的學者或翻譯家,其中許多作者就是這篇外國小說的翻譯者。 
在他們筆下,哈謝克的好兵帥克、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果戈理的乞乞科夫、托爾斯 
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巴扎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狄 
更斯的大衛(wèi)·科坡菲、哈代的苔絲、雨果的冉·阿讓、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這些鮮明獨特的 
經(jīng)典文學人物,仿佛就在我們身邊。 
小說里的人物有原型嗎?這些人物的原型,是作家的孕育還是來自作家熟悉的生 
活?翻開《書里書外》,閱讀小說里的人物,閱讀作家創(chuàng)意的靈感,閱讀書里書外生動、 
有趣的故事,不僅有助于讀者了解作家,也有助于了解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 
相信每一次閱讀,讀者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特別提示:感謝李蕾、鄧廣塤、趙安琪為本書插圖。從文稿到成書版面的視覺設想、插圖形式的變化、圖 
片位置的大小、文章留白處的構思,一點一面頗費周折。書中插圖,大多作者提供,部分插圖因時間和渠 
道的緣故,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敬請相關著作權人與我聯(lián)系,以便奉寄微薄稿酬。鄭魯南電子郵箱: 
zhln118@126.com
鄭魯南,解放軍出版社原編輯。主編、編著有《授銜故事》、《軍中老照片》、《我認識的外國軍人》、《人體100個異!返鹊,編輯的《大河遺夢》獲魯迅文學獎:編輯的《兵家常事》《隱退的風景》等多部作品獲解放軍文藝大獎。參與撰稿的文獻紀錄片《奠定新中國》獲2012年“紅旗飄飄九十年“經(jīng)典作品獎!
目 錄 
《靜靜的頓河》 
——葛利高里原型參照了第1騎兵軍中的葉爾馬科夫/李毓榛[1] 
《葉甫蓋尼·奧涅金》 
——人物是作家虛構的/馮春[7] 
《上尉的女兒》 
——取材于農民起義領袖葉米里揚·普加喬夫/馮春[11] 
《當代英雄》 
——取材于作家流放高加索的經(jīng)歷/呂紹宗[14] 
《死魂靈》 
——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喬振緒[17] 
《父與子》 
——主人公巴扎羅夫的原型是一位醫(yī)生/王圣思[21] 
《卡拉馬佐夫兄弟》 
——一樁父母虐待孩子案件的啟發(fā)/王志耕[26] 
《罪與罰》 
——主人公原型是被開除的大學生/王志耕[31] 
《戰(zhàn)爭與和平》 
——老公爵鮑爾康斯基的原型是托爾斯泰的外祖父沃爾康斯基/喬振緒[36] 
《安娜·卡列尼娜》 
——一起意外事故的啟發(fā)/鐘情[41] 
《復活》 
——創(chuàng)作動機來自一個案例/喬振緒[45] 
《套中人》 
——來自作家童年的痛苦記憶/童道明[49] 
《鐵流》 
——郭如鶴的原型是塔曼紅軍的總指揮郭甫鶴/蘇玲[52] 
《日瓦戈醫(yī)生》 
——作者和原型人物的自白/張秉衡[57] 
目 錄 
《靜靜的頓河》 
——葛利高里原型參照了第1騎兵軍中的葉爾馬科夫/李毓榛[1] 
《葉甫蓋尼·奧涅金》 
——人物是作家虛構的/馮春[7] 
《上尉的女兒》 
——取材于農民起義領袖葉米里揚·普加喬夫/馮春[11] 
《當代英雄》 
——取材于作家流放高加索的經(jīng)歷/呂紹宗[14] 
《死魂靈》 
——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喬振緒[17] 
《父與子》 
——主人公巴扎羅夫的原型是一位醫(yī)生/王圣思[21] 
《卡拉馬佐夫兄弟》 
——一樁父母虐待孩子案件的啟發(fā)/王志耕[26] 
《罪與罰》 
——主人公原型是被開除的大學生/王志耕[31] 
《戰(zhàn)爭與和平》 
——老公爵鮑爾康斯基的原型是托爾斯泰的外祖父沃爾康斯基/喬振緒[36] 
《安娜·卡列尼娜》 
——一起意外事故的啟發(fā)/鐘情[41] 
《復活》 
——創(chuàng)作動機來自一個案例/喬振緒[45] 
《套中人》 
——來自作家童年的痛苦記憶/童道明[49] 
《鐵流》 
——郭如鶴的原型是塔曼紅軍的總指揮郭甫鶴/蘇玲[52] 
《日瓦戈醫(yī)生》 
——作者和原型人物的自白/張秉衡[57] 
 
2 
《大師和瑪格麗特》 
——“大師”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錢誠[61] 
《普通一兵——馬特洛索夫》 
——人物原型是馬特洛索夫/程文[64] 
《青年近衛(wèi)軍》 
——取材于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青年近衛(wèi)軍”的真實歷史/程文[68]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柯察金的原型是作者本人/梅京[72] 
《古拉格群島》 
——取材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227名囚犯的資料/田大畏[77] 
《好兵帥克》 
——帥克的原型是作者的戰(zhàn)友斯普拉什利普卡/文潔若[81] 
《玩笑》 
——一個姑娘從公墓里偷花獻給情人的靈感/高興[84] 
《浮士德》 
——取材于16世紀德國民間浮士德博士的傳說/胡其鼎[89] 
《少年維特的煩惱》 
——維特的原型是歌德和歌德的朋友耶路撒冷/楊武能[91] 
《威廉·退爾》 
——取材于14世紀瑞士英雄獵人威廉·退爾的傳說/錢春綺[94] 
《布登勃洛克一家》 
——取材于作者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和家族歷史/張苑[96] 
《鐵皮鼓》 
——一個3歲男孩的啟發(fā)/胡其鼎[99] 
《批評家之死》 
——主人公的原型與批評家馬塞爾·賴希-拉尼茨基/黃燎宇[102] 
《象棋的故事》 
——一本棋譜的啟示/張玉書[104]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的生活中,真有一個“陌生女人”/張玉書[106] 
《鋼琴教師》 
——作品和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密切相關/寧瑛[110] 
《魯濱孫歷險記》 
——魯濱孫的原型是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黃杲炘[113] 
《傲慢與偏見》 
——人物原型來自家人平素交往的親朋鄰里/張玲[116] 
《大師和瑪格麗特》 
——“大師”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錢誠[61] 
《普通一兵——馬特洛索夫》 
——人物原型是馬特洛索夫/程文[64] 
《青年近衛(wèi)軍》 
——取材于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青年近衛(wèi)軍”的真實歷史/程文[68]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柯察金的原型是作者本人/梅京[72] 
《古拉格群島》 
——取材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227名囚犯的資料/田大畏[77] 
《好兵帥克》 
——帥克的原型是作者的戰(zhàn)友斯普拉什利普卡/文潔若[81] 
《玩笑》 
——一個姑娘從公墓里偷花獻給情人的靈感/高興[84] 
《浮士德》 
——取材于16世紀德國民間浮士德博士的傳說/胡其鼎[89] 
《少年維特的煩惱》 
——維特的原型是歌德和歌德的朋友耶路撒冷/楊武能[91] 
《威廉·退爾》 
——取材于14世紀瑞士英雄獵人威廉·退爾的傳說/錢春綺[94] 
《布登勃洛克一家》 
——取材于作者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和家族歷史/張苑[96] 
《鐵皮鼓》 
——一個3歲男孩的啟發(fā)/胡其鼎[99] 
《批評家之死》 
——主人公的原型與批評家馬塞爾·賴希-拉尼茨基/黃燎宇[102] 
《象棋的故事》 
——一本棋譜的啟示/張玉書[104]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的生活中,真有一個“陌生女人”/張玉書[106] 
《鋼琴教師》 
——作品和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密切相關/寧瑛[110] 
《魯濱孫歷險記》 
——魯濱孫的原型是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黃杲炘[113] 
《傲慢與偏見》 
——人物原型來自家人平素交往的親朋鄰里/張玲[116] 
 
3 
《弗蘭肯斯坦》 
——拜倫提議創(chuàng)作的一個恐怖故事/鐘鉦[120] 
《伊利亞隨筆》 
——“伊利亞”是南海公司一位意大利職員的名字/劉炳善[123] 
《圣誕頌歌》 
——靈感來自一份采礦業(yè)和制造業(yè)中雇用兒童的報告/吳鈞陶[126] 
《雙城記》 
——狄更斯客串演劇時萌生的創(chuàng)作念頭/張玲[129] 
《大衛(wèi)·考坡菲》 
——大衛(wèi)的生活經(jīng)歷和狄更斯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相似/張玲[132] 
《呼嘯山莊》 
——希思克利夫原型取材于愛米麗·勃朗特的祖父和他的收養(yǎng)人/張玲[136]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小說源于卡羅爾為立德爾院長的三姐妹講的一個故事/吳鈞陶[139] 
《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的部分遭遇取自哈代祖母的經(jīng)歷/張玲[143]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 
——湯姆·瓊斯的義父奧爾華綏是以菲爾丁的兩個恩人為原型/文潔若[147] 
《彼得·潘》 
——以男孩彼得的名字創(chuàng)作的一部童話/楊靜遠[150] 
《努恩先生》 
——主人公原型就是作者勞倫斯/鄒海侖[153] 
《兒子與情人》 
——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生活/陳良廷[156]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靈感源于勞倫斯的婚姻生活/鄭婷[158] 
《金銀島》 
——一幅水彩畫的啟示/鐘鏵[161] 
《福爾摩斯探案集》 
——福爾摩斯的原型是愛丁堡醫(yī)科大學的老師約瑟夫·貝爾/王卉[164] 
《火與劍》 
——人物原型是波蘭歷史上的人物/袁漢镕[168] 
《十字軍騎士》 
——取材于波蘭中世紀十字軍騎士團史料/易麗君[171] 
《神曲》 
——主人公是作者本人/蔡蓉[174] 
《弗蘭肯斯坦》 
——拜倫提議創(chuàng)作的一個恐怖故事/鐘鉦[120] 
《伊利亞隨筆》 
——“伊利亞”是南海公司一位意大利職員的名字/劉炳善[123] 
《圣誕頌歌》 
——靈感來自一份采礦業(yè)和制造業(yè)中雇用兒童的報告/吳鈞陶[126] 
《雙城記》 
——狄更斯客串演劇時萌生的創(chuàng)作念頭/張玲[129] 
《大衛(wèi)·考坡菲》 
——大衛(wèi)的生活經(jīng)歷和狄更斯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相似/張玲[132] 
《呼嘯山莊》 
——希思克利夫原型取材于愛米麗·勃朗特的祖父和他的收養(yǎng)人/張玲[136]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小說源于卡羅爾為立德爾院長的三姐妹講的一個故事/吳鈞陶[139] 
《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的部分遭遇取自哈代祖母的經(jīng)歷/張玲[143]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 
——湯姆·瓊斯的義父奧爾華綏是以菲爾丁的兩個恩人為原型/文潔若[147] 
《彼得·潘》 
——以男孩彼得的名字創(chuàng)作的一部童話/楊靜遠[150] 
《努恩先生》 
——主人公原型就是作者勞倫斯/鄒海侖[153] 
《兒子與情人》 
——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生活/陳良廷[156]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靈感源于勞倫斯的婚姻生活/鄭婷[158] 
《金銀島》 
——一幅水彩畫的啟示/鐘鏵[161] 
《福爾摩斯探案集》 
——福爾摩斯的原型是愛丁堡醫(yī)科大學的老師約瑟夫·貝爾/王卉[164] 
《火與劍》 
——人物原型是波蘭歷史上的人物/袁漢镕[168] 
《十字軍騎士》 
——取材于波蘭中世紀十字軍騎士團史料/易麗君[171] 
《神曲》 
——主人公是作者本人/蔡蓉[174] 
 
4 
《斯巴達克思》 
——取材于公元前1世紀斯巴達克思領導的古羅馬奴隸起義/蔡蓉[178] 
《約婚夫婦》 
——主人公來自歷史上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呂同六[181] 
《培爾·金特》 
——培爾·金特的原型是一個農民/文潔若[183] 
《堂吉訶德》 
——作者一次收租后的突發(fā)奇想/胡真才[186] 
《純真的埃倫蒂拉與殘忍的祖母》 
——祖母的原型是一位拉皮條的女人/朱景冬[190] 
《迷宮中的將軍》 
——主人公原型是拉美獨立解放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朱景冬[192]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與眾不同的上校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朱景冬[194] 
《百年孤獨》 
——男主人公原型是作者的外祖父/吳健恒[197] 
《霍亂流行時期的愛情》 
——取材于父母的愛情故事/朱景冬[200] 
《胡利婭姨媽與作家》 
——取材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朱景冬[203] 
《紅字》 
——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海關長官皮尤先生的私人資料/胡允桓[206] 
《白鯨》 
——取材于麥爾維爾的捕鯨經(jīng)歷/王卉[209] 
《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的原型來自作者兒時的三個小伙伴/徐成時[212] 
《黛西·米勒》 
——女主人公原型是作者的表妹米尼·坦普爾/代顯梅[215] 
《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的原型是古羅馬帝國一位名叫佩特隆納斯的高官/姚乃強[218] 
《喪鐘為誰而鳴》 
——羅伯特·喬丹的原型是林肯縱隊的副官羅伯特·梅里曼/吳素蓮[221] 
《永別了,武器》 
——細節(jié)來自海明威在第1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切身經(jīng)歷/董衡巽[223] 
《老人與! 
——取材于古巴漁民富恩特斯的真實經(jīng)歷/王冬[227] 
《斯巴達克思》 
——取材于公元前1世紀斯巴達克思領導的古羅馬奴隸起義/蔡蓉[178] 
《約婚夫婦》 
——主人公來自歷史上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呂同六[181] 
《培爾·金特》 
——培爾·金特的原型是一個農民/文潔若[183] 
《堂吉訶德》 
——作者一次收租后的突發(fā)奇想/胡真才[186] 
《純真的埃倫蒂拉與殘忍的祖母》 
——祖母的原型是一位拉皮條的女人/朱景冬[190] 
《迷宮中的將軍》 
——主人公原型是拉美獨立解放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朱景冬[192]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 
——與眾不同的上校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朱景冬[194] 
《百年孤獨》 
——男主人公原型是作者的外祖父/吳健恒[197] 
《霍亂流行時期的愛情》 
——取材于父母的愛情故事/朱景冬[200] 
《胡利婭姨媽與作家》 
——取材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朱景冬[203] 
《紅字》 
——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海關長官皮尤先生的私人資料/胡允桓[206] 
《白鯨》 
——取材于麥爾維爾的捕鯨經(jīng)歷/王卉[209] 
《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的原型來自作者兒時的三個小伙伴/徐成時[212] 
《黛西·米勒》 
——女主人公原型是作者的表妹米尼·坦普爾/代顯梅[215] 
《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的原型是古羅馬帝國一位名叫佩特隆納斯的高官/姚乃強[218] 
《喪鐘為誰而鳴》 
——羅伯特·喬丹的原型是林肯縱隊的副官羅伯特·梅里曼/吳素蓮[221] 
《永別了,武器》 
——細節(jié)來自海明威在第1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切身經(jīng)歷/董衡巽[223] 
《老人與海》 
——取材于古巴漁民富恩特斯的真實經(jīng)歷/王冬[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