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與邊界》是部族群研究的典范性著作,標志著族群研究的一個新的時代。在此書中,巴特及其他學者認為,族群并非是在共同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固定化群體,而是在文化差異基礎上的群體的建構(gòu)過程。因此他們把族群互動作為討論的中心,認為族群認同不是獨立的,而是人們持續(xù)的歸屬和自我歸屬的產(chǎn)物。族群認同的形成貫穿了吸納和排斥的關(guān)系過程中。書中的八篇論文,所涉及的田野點包括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的族群社會,但各項研究都貫穿著這種對族群的理解視角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新的研究方法。這本文集的出版,開啟了人類學關(guān)于族群、族群性、族群認同等問題的廣泛討論,直至當今。
適讀人群 :人類學與民族學的研究者與學生 本書是部族群研究的典范性著作,標志著族群研究的一個新的時代,其基本觀點是:族群認同是族群間互動的結(jié)果。
弗雷德里克??.巴特(1928-),當代挪威社會人類學家。巴斯曾任奧斯陸大學、艾莫利大學、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人類學教授。在卑爾根大學創(chuàng)立社會人類學系并擔任教授。巴斯是挪威科學與文學學院的成員,由于他在學術(shù)界的極大影響力,1997年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學院評委“國外名譽成員”。
導言 /弗雷德里克??巴斯
當族群身份成為社會污名 /哈拉爾德??埃德黑姆
民族過程中的經(jīng)濟決定因素 /貢納爾??哈蘭
族群與文化的分化 /簡-彼得??布洛姆
分化與融合——埃塞俄比亞南部的族群關(guān)系面面觀 /卡爾??埃里克??克努森
墨西哥南部的族群穩(wěn)定英語邊界動態(tài) /亨寧??西弗茨
帕坦人的認同與維持 /弗雷備里克??巴特
老撾境內(nèi)的鄰居們 /卡爾??G.伊西科維齊
參考文獻
專題研討會及其參與者介紹
譯名對照表
譯校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