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書共有11章,包括:緒論,孔、軸的極限與配合,測量技術基礎,幾何公差及幾何誤差評定,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通用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設計,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鍵聯(lián)結的公差與配合,普通螺紋結合的公差與配合,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尺寸鏈。為訓練檢測技能,書后附有檢測實訓指導。
本書內容均采用*新的國家標準,有較多的實例分析,對難點問題剖析透徹。每章均配有所需的數(shù)據(jù)表格和習題,以方便教學與讀者自學。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機械類、儀器類等專業(yè)的師生使用,也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儀器儀表設計、制造工藝、標準化、計量測試以及質量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歡迎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登錄www.cmpedu.com注冊下載,或發(fā)郵件至jinacmp@163.com索取。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是高等院校機械類和近機類各專業(yè)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它包含極限與配合和測量技術兩部分內容,把標準化和計量學兩門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Q性與測量在實際工作中與機械設計、制造和質量控制等密切相關,是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采用的國家標準。本書內容均根據(jù)的國家標準編寫,重點介紹其規(guī)定和應用,以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國家標準規(guī)定相一致。
2.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各章均附有相關實例分析,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產教融合思想。
3突出應用性。根據(jù)目前應用型本科教學的特點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書對傳統(tǒng)教學內容進行了精簡,突出實用性,注意彰顯學生易學,教師易教的宗旨。
4增加3D圖形標注。為適應現(xiàn)代工程的需要,在幾何公差標注中增加了3D圖形標注。
5本書摘錄部分公差與偏差數(shù)值表格,為學生進行相關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6本書編入實訓內容,作為學生的實訓教材。各高?筛鶕(jù)具體實踐設備條件和不同專業(yè)的教學需求予以選擇。
本書的理論部分共分11章,包括:緒論;孔、軸的極限與配合;測量技術基礎;幾何公差及幾何誤差評定;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通用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設計;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鍵聯(lián)結的公差與配合;普通螺紋結合的公差與配合;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尺寸鏈。
本書的實訓共分6項,包括:孔、軸徑測量;幾何誤差測量;表面粗糙度測量;螺紋測量;齒輪測量;設計性測量。
本書由常州工學院潘雪濤和葛為民任主編,云介平和郭杰任副主編,具體分工為:潘雪濤編寫第1章;葛為民編寫第4章、第6章的61節(jié)、第8章、第11章、實訓2和實訓6;云介平編寫第3章、第7章、第9章、實訓1和實訓4;郭杰編寫第2章、第5章、第10章、實訓3和實訓5;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丁晨編寫第6章的62節(jié);江蘇省鎮(zhèn)江市計量檢定測試中心肖暉編寫第6章的63和64節(jié)。本書由葛為民校稿,由潘雪濤統(tǒng)稿。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編者參考了相關技術文獻和資料。在此對有關單位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使用本書的廣大師生和其他讀者指出書中的疏漏之處,并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我們,以便及時修訂和完善。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歡迎選用本書的教師登錄www.cmpedu.com索取。
編者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互換性與公差概述1
1.2標準與標準化3
1.3優(yōu)先數(shù)和優(yōu)先數(shù)系4
習題7
第2章孔、軸的極限與配合8
2.1基本術語和定義8
2.2標準公差系列15
2.3基本偏差系列18
2.4常用和優(yōu)先使用的公差帶與配合的
標準化26
2.5極限與配合的選用27
2.6一般公差與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35
習題36
第3章測量技術基礎37
3.1概述37
3.2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41
3.3測量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45
習題52
第4章幾何公差及幾何誤差評定53
4.1幾何公差的作用及研究對象53
4.2幾何公差的標注規(guī)范55
4.3幾何公差及公差帶62
4.4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的關系公差
原則74
4.5幾何公差的選擇83
4.6幾何誤差的評定與檢測原則91
習題93
第5章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96
5.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96
5.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97
5.3表面粗糙度的選用101
5.4表面粗糙度的符號、代號及其標注105
習題111
第6章通用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
極限量規(guī)設計112
6.1通用計量器具的選擇112
6.2光滑極限量規(guī)的基本知識117
6.3量規(guī)公差帶118
6.4量規(guī)設計120
習題123
第7章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124
7.1概述124
7.2滾動軸承的公差等級125
7.3滾動軸承內徑、外徑公差帶及其
特點125
7.4滾動軸承與軸和外殼孔的配合及
選用126
7.5配合表面的相關技術要求131
習題133
第8章鍵聯(lián)結的公差與配合135
8.1概述135
8.2平鍵聯(lián)結的公差與配合136
8.3花鍵聯(lián)結的公差與配合139
習題143
第9章普通螺紋結合的公差與
配合144
9.1普通螺紋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幾何
參數(shù)144
9.2普通螺紋幾何參數(shù)誤差對互換性的
影響146
9.3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148
習題154
第10章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
互換性155
10.1概述155
10.2齒輪的精度評定指標及檢測157
10.3齒輪副精度評定指標163
10.4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設計165
習題175
第11章尺寸鏈176
11.1尺寸鏈的基本概念176
11.2完全互換法(極值法)計算
尺寸鏈179
11.3大數(shù)互換法(概率法)計算
尺寸鏈185
習題187
實訓1孔、軸徑測量189
實訓1.1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189
實訓1.2用立式光學計測量軸徑191
實訓2幾何誤差測量194
實訓2.1直線度誤差測量194
實訓2.2平面度誤差測量197
實訓2.3圓度和圓柱度誤差測量199
實訓2.4箱體的方向誤差、位置誤差和
跳動誤差測量200
實訓3表面粗糙度測量204
實訓3.1光切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204
實訓3.2干涉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207
實訓4螺紋測量210
實訓4.1螺紋千分尺測量外螺紋中徑210
實訓4.2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中徑、
牙側角和螺距211
實訓5齒輪測量215
實訓5.1齒輪單個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
總偏差測量215
實訓5.2齒輪徑向跳動測量217
實訓5.3齒輪徑向綜合偏差測量219
實訓5.4齒輪公法線長度偏差測量220
實訓6設計性測量222
實訓6.1軸的設計性測量222
實訓6.2箱體的設計性測量223
參考文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