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法蘭西學院院士圣伯夫批評啟蒙思想家的一部選集。作為將傳記方式引入文學批評的第一人,圣伯夫為現(xiàn)代法國文學批評奠定了基石。在本書中,經由作者細膩的筆觸,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博馬舍等人的性情與精神轉變成一幅幅直觀與洞察相結合的肖像畫。作者十分關注思想家的才能發(fā)展及變化,通過考察他們所在時代里的政治、文明、風俗,細致地探索并追尋各個思想家的內在心理,力求深入且真實地描繪他們的典型特征。在這些評論中,重心始終放在作為創(chuàng)造主體的思想家身上,通過理解人物來挖掘其作品所產生的奧秘。
總 序
大家小書 自 2002 年首輯出版以來, 已經十五年了。 袁行霈先生在 大家小書 總序中開宗明義: 所謂 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 書的作者是大家; 二、 書是寫給大家看的, 是大家的讀物。 所謂 小書 者, 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 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 有些倒是相當重。
截至目前, 大家小書 品種逾百, 已經積累了不錯的口碑, 培養(yǎng)起不少忠實的讀者。 好的讀者, 促進更多的好書出版。 我們若仔細縷其書目, 會發(fā)現(xiàn)這些書在內容上基本都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范疇。 其實, 符合 大家小書 選材標準的非漢語寫作著實不少, 是不是也該裒輯起來呢?
現(xiàn)代的中國人早已生活在八面來風的世界里, 各種外來文化已經浸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xiàn)實以及未來, 非漢語寫作的作品自然應該增添進來。 讀書的感覺畢竟不同。 讀書讓我們沉靜下來思考和體味。 我們和大家一樣很享受在閱讀中增加我們的新知, 體會豐富的世界。 即使產生新的疑惑, 也是一種收獲, 因為好奇會讓我們去探索。
大家小書 的這個新系列冠名為 譯館, 有些拿來主義的意思。 首先作者未必都來自美英法德諸大國, 大家也應該傾聽日本、 印度等我們的近鄰如何想如何說, 也應該看看拉美和非洲學者對文明的思考。 也就是說無論東西南北, 凡具有專業(yè)學術素養(yǎng)的真誠的學者, 努力向我們傳達富有啟發(fā)性的可靠知識都在 譯館 搜羅之列。
譯館 既然列于 大家小書 大套系之下, 當然遵守袁先生的定義: 大家寫給大家看的小冊子, 但因為是非漢語寫作, 所以這里有一個翻譯的問題。 誠如 大家小書 努力給大家閱讀和研究提供一個可靠的版本, 譯館 也努力給讀者提供一個相對周至的譯本。
對于一個人來說, 不斷通過文字承載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是必要的。 我們不可將知識和智慧強分古今中外, 閱讀的關鍵是作為尋求真知的主體理解了多少, 又將多少化之于行。 所以當下的社科前沿和已經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經典小冊子也都在大家小書·譯館 搜羅之列。
總之, 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希望在車上飛機上、 在茶館咖啡館等待或旅行的間隙, 大家能夠掏出來即時閱讀, 沒有壓力, 在輕松的文字中增長新的識見, 哪怕聊補一種審美的情趣也好, 反正時間是在怡然欣悅中流逝的; 時間流逝之后, 讀者心底還多少留下些余味。
劉北成
2017 年 1 月 24 日
作者簡介:
夏爾·奧古斯丁·圣伯夫(18041869)法國19世紀文學批評的代表人物。生于布洛涅,早年學醫(yī),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844年當選為法蘭西語文學院院士。他一生中寫下了卷帙浩繁的批評著作,首創(chuàng)肖像與傳記的批評方法,強調研究作家生平經歷和心理狀態(tài),既反對古典主義批評的規(guī)則,也反對分析作品的社會意義,是當時最有影響的文學評論家。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紀法國詩歌和法國戲劇概貌》、《文學家畫像》、《當代人物肖像》、《波爾-羅雅爾修道院史》、《月曜日叢談》和《新月曜日叢談》等。
譯者簡介:
范希衡(1906-1971),名范任,字希衡,筆名范行、知人、任典,著名翻譯家、作家、教授。出生于安徽省桐城西鄉(xiāng),北宋名臣范仲淹二十九世裔孫。譯有盧梭的《懺悔錄》、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凡爾納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等。
孟德斯鳩
Ⅰ
Ⅱ
附 錄
伏爾泰
Ⅰ 青年時代
Ⅱ 留英及以后
Ⅲ 在普魯士
Ⅳ 在瑞士
Ⅴ 沙特來夫人
Ⅵ 歷史家伏爾泰
Ⅶ 詩人伏爾泰
Ⅷ 伏爾泰的敵人
Ⅸ 后世的評價
拉杜爾夫人與盧梭
盧梭的 《懺悔錄》
狄德羅
評白爾索 (Bersot) 的 《狄德羅之研究》, 1851
熱南 (Génin) 的 《狄德羅選集》, 并序, 1847
博馬舍
Ⅰ
Ⅱ
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