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隱秘花園》選取賈平凹、蘇童、余華、遲子建、班宇等當代著名作家作品進行深入考察,總體性呈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敘事面貌、美學風格和價值訴求。在具體的論證當中,本書關注這些作家的寫作及其文本存在形態(tài),發(fā)掘他們的文學價值和美學意義,用同時代人特有的審美眼光沉潛到文本深處,觸摸文字背后潛藏的精神倫理、細部修辭的美學力量,拓展我們時代的審美認知的邊界。同時,本書在形式分析中折射出對歷史、現(xiàn)實、生命、人性和倫理的關懷,進一步把握文本世界與存在世界的關系,深入至人性史、靈魂史、精神史最深切的部分,思考當代作家的寫作及其文本與時代、社會、民族的聚合,探析作家和文本對整個社會與人類命運的思考與關注。
本書通過文本細讀審視、刻錄、深描中國當代社會生活與文學之間的互動、發(fā)展、變化,將文學實踐擴展到對民族與歷史的審美觀照。
張學昕,1963年出生。文學博士,先后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和吉林大學文學院。現(xiàn)為遼寧師范大學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帶頭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囯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fā)表文學研究、評論文章30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著有《中國當代小說八論》《南方想象的詩學》等專著16部。主編有學院批評文庫,少年中國人文閱讀書系,《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 短篇小說卷》等5套叢書。
第一輯
賈平凹與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發(fā)展 003
蘇童重構南方的意義 029
阿來的意義 050
麥家論 059
班宇論 095
弋舟論 118
第二輯
短篇小說的異稟和氣理 137
形式感、結構,或短篇小說的逆光 141
短篇小說的浩瀚與寫作宿命 145
短篇小說的危機與生機 148
短篇小說的隱秘花園 151
讀王嘯峰的短篇小說
小說的倒立,或荒誕美學 165
莫言的幾個短篇小說
文學敘事的輕與重,清與凈 182
李云雷小說閱讀札記
光影里的聲音是怎樣流淌出來的 194
讀葛亮的短篇小說
如何穿越短篇小說的窄門 206
蔣一談短篇小說論
存在的悖謬和小說的宿命 221
朱輝短篇小說論
丹麥奶糖和畫像的迷局 241
劉建東的兩個短篇小說
世界上唯有小說家無法空缺 253
格非小說《迷舟》及其先鋒性考古
第三輯
素樸的詩,或感傷的歌 265
王堯《民謠》論
遲子建的文學東北 288
重讀《額爾古納河右岸》《偽滿洲國》和《白雪烏鴉》
家山之重,重于泰山 308
王躍文長篇小說《家山》讀札
話語生活中的真相 322
李洱小說的知識分子敘事
班宇東北敘事的荒寒美學 334
虛構的熱情 355
蘇童小說的寫作發(fā)生學
細部修辭的力量 374
當代小說敘事研究
辯證看待地方性寫作風潮的價值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