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藝術史、思想史領域常把1755年(溫克爾曼發(fā)表《關于在繪畫和雕刻中摹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到1832年(歌德逝世)之間的歷史階段稱為“古典藝術時期”,用以概括當時文化界以古希臘、羅馬為榜樣,重新挖掘古典時代風格和文化價值的傾向。對其的探討成為當今國際藝術史、藝術理論學科的重要基礎和傳統(tǒng)來源。
本書結合大量一手文獻,全面追溯與深入剖析此階段德意志古典主義藝術思想及其藝術實踐,并兼顧當代藝術思想界、理論界在這一話題上的新進展, 挖掘古典藝術理論在當今世界的脈延, 在文明互鑒的意義上為藝術學研究提供養(yǎng)分。
賀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藝術與美學、藝術理論、藝術史研究方法等。出版有德文專著《拉奧孔經(jīng)典論爭及其在同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影響:1755—1872》(慕尼黑大學出版社),譯著《藝術史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1 00 緒論
3 00 現(xiàn)狀與視野
8 00 德意志民族藝術傳統(tǒng)與古典藝術的交匯
270 上編: 古典藝術的理念
290 溫克爾曼與《拉奧孔群雕》
670 “虛假激情”: 關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一個辯題
810 希臘藝術風格分期與作品
107 萊辛的詩畫分界說
129 魏瑪?shù)睦砟钆c實踐
142 外延: 古典與異教
169 下編: 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反映
171 大眾視野中的古典藝術
191 夸張變形的古典藝術
209 自然科學中的古典藝術
232 浪漫之潮: “從古典中誕生的浪漫”
270 參考文獻
291 索引
307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