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與當代實踐,學界當前的研究聚焦于三個方面。第一是關于金融資本運動規(guī)律的理論進展。相較于20世紀初列寧、希法亭等學者剖析的金融資本,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過程中對金融資本呈現出新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學者們圍繞現代金融資本展開討論,分析其在運動領域、積累方式、對經濟周期和危機的影響等方面的新規(guī)律。第二是關于金融資本運動新規(guī)律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等現實問題。學者們指出以美國為主導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fā)生了金融化轉型,其實質是在新自由主義政策下,監(jiān)管嚴重缺失的金融資本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實現全面的、持續(xù)的、有效的控制,成為決定經濟周期主導因素,并直接導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第三是關于資本主義金融資本運動規(guī)律對中國的啟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實踐只有四十多年,為了正確處理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充分吸取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實踐的經驗與教訓,相關研究關注我國脫實向虛趨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能力、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等方向。已有的研究為課題進一步系統(tǒng)分析金融資本的最新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奠定了基礎。
馬慎蕭,本碩博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016年留校任教于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現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黨委副書記。作者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教學成果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學術成果豐富;以研促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取得突出成績。近五年來,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獨立作者、第一作者),出版專著2本(獨著、第一作者)、編著2本(副主編)、教材2本(馬工程專家組成員);同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研究為基礎深耕教學,在省市及國家教學競賽中屢創(chuàng)佳績、榮獲系列獎項;以成果經驗積極參與各項交流,獲得學界同行關注和社會廣泛好評。
第一章 導論
一、范疇的厘清:虛擬資本、金融資本與金融化
二、資本主義金融化現實:20世紀金融資本的第二次浪潮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實踐:防范經濟脫實向虛
第二章 經典理論與最新發(fā)展:金融資本理論的發(fā)展與現代闡釋
一、《資本論》中的金融理論
二、20世紀初金融資本的成熟化界定與描述
三、20世紀70年代末資本主義金融化以來的理論發(fā)展
第三章 核心爭議與問題焦點:金融利潤從何而來
一、馬克思經典文獻中的兩種超額剩余價值來源理論
二、學術界圍繞自創(chuàng)論、轉移論的共識與爭議
三、金融利潤形成之爭:剩余價值論與信用貨幣論
四、金融利潤的形成和膨脹:基于美國數據的事實與分析
第四章 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轉型:資本主義生產的危機
一、金融資本與職能資本的合作與對抗:從黃金時代到金融化
二、金融資本的掠奪:勞動力再生產過程的金融化
三、金融資本主導生產的不可逆:危機后金融化趨勢仍未改變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實踐: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發(fā)展
一、經濟脫實向虛問題的研究視角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視角下脫實向虛的內涵與判定
三、我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發(fā)展現狀
第六章 初步的結論與探索的方向: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發(fā)展
一、初步的結論:保障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二、探索的方向:新時代金融發(fā)展規(guī)律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