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柳樹芳和《柳樹芳日記》
吳江分湖柳氏為河?xùn)|柳氏分支,自山西遷居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中間世系多不可推柳樹芳《分湖柳氏家譜》,道光刻本,上海圖書館藏。。為躲避明末戰(zhàn)亂,分湖柳氏始遷祖春江公偕弟慕江、云江避地吳江縣之東村,開始繁衍生息。定居吳江后,柳氏又經(jīng)歷多次搬遷,三世祖心園公由東村移居北舍港,六世祖杏傳公由北舍港遷于分湖濱之大港,七世祖遜村公定居分湖之大勝港。柳樹芳為遜村公第三子。
柳樹芳,字湄生,號古槎、古查,又號勝溪居士,晚號粥粥翁。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二十四日,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二十二日,年六十有四。太學(xué)貢生,江蘇吳江人。有二子、三女。長子柳兆青,出嗣于柳樹芳仲兄柳毓芳,因病早亡。次子柳兆薰,同治六年(1867)副榜。柳樹芳常年患病,絕意功名,又為家族事務(wù)所累,但仍勤于文字,與郭麐、姚椿、沈曰富、江湜、顧廣譽(yù)、翁海琛、湯貽汾、何其偉、六舟上人、楊聾石、董兆熊、殷兆鏞等交往。柳亞子稱高祖柳樹芳為我們大勝柳氏在文壇上的開山祖師柳無忌、柳無非編《柳亞子文集(自傳·年譜·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頁。。柳樹芳參與以郭麐為中心的寒士詩人群,雅好古文,與桐城派成員交流密切,被劉聲木收入《桐城文學(xué)淵源考》。柳樹芳著述頗豐,有《日記》三十卷、《勝溪居士自撰年譜》一卷、《養(yǎng)馀齋書目》一卷、《養(yǎng)馀齋詩集》十四卷、《勝溪竹枝詞》一卷等存世,編纂《分湖柳氏家譜》十卷、《河?xùn)|家乘》二卷、《分湖小識》六卷、《分湖詩苑》一卷等,尚有《經(jīng)史擷華》《三通匯論》《讀史隨筆》《太平莊閑錄》《養(yǎng)馀齋雜錄》《讀杜隨筆》《讀韓隨筆》《讀柳隨筆》《讀蘇隨筆》《三亡友詩》《顧氏三家詩選》《養(yǎng)馀齋散體文存》《尺牘》等,已亡佚董振聲、潘麗敏主編《吳江藝文志》,國家圖書出版社,2011年,第554555頁。。并刊刻陸隴其、郭麐、彭兆蓀等人著作。
柳樹芳有寫日記的習(xí)慣。其日記稿本共54冊,藏于蘇州博物館,始于嘉慶二十年(1815),止于道光三十年(1850)。據(jù)柳兆薰《行略》,柳樹芳于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去世,其日記最后一天是正月十九日,可知柳樹芳在日記中幾乎完整地記錄其后半生的行跡。但遺憾的是,日記亡佚較多,現(xiàn)存僅有1815年、1818年(《近游日記·戊寅》)、18201822年、1829年(《近游日記·己丑》)、1831年(《近游日記·辛卯》)、18381841年、18431844年、1847年、1849年、1850年等16年的部分日記。
編纂年譜時(shí),日記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因此,日記和年譜可以成為互補(bǔ)的文獻(xiàn)。幸運(yùn)的是,柳樹芳有《勝溪居士自撰年譜》稿本一卷,記錄其57歲(1843年)之前的事跡。據(jù)《日記》記載,《年譜》材料完全來自《日記》中,如:
匯錄一年之事,將續(xù)入年譜中。(1839.12.24)
暇將匯錄今年之事,入年譜中,日記不可不重閱。(1841.11.11)
下午,在樓上錄清今年之事,入年譜中,實(shí)不欲虛度光陰也。(1841.11.20)
飯后,將匯錄一年之事,入年譜中,總以日記作底本。(1843.11.20)
下午無事,將匯錄一年之事,入年譜中。(1848.1.28)
《年譜》不僅可以與現(xiàn)存的《日記》相比對,還可以補(bǔ)充日記缺失年份的記錄,還原柳樹芳的生活史。因此,《勝溪居士自撰年譜》的存在,在相當(dāng)程度上彌補(bǔ)了柳樹芳日記不完整帶來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