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屢獲殊榮的國際知名醫(yī)療器械風險管理專家Bijan Elahi 編著。書中從為什么要對醫(yī)療器械進行風險管理開始逐步深入,涵蓋了與醫(yī)療器械風險相關的各個方面。本書重點提供了風險管理過程的具體實施方法(BXM 方法),詳細解析了實施BXM 方法的具體步驟,包括風險分析技術、軟件風險管理、風險估計、風險控制、風險控制驗證、測試、風險評價、受益- 風險分析、風險管理評審、生產和生產后活動中的風險管理等。附錄中不僅提供了風險管理所需的文檔模板,還提供了一個假想的心臟除顫儀的風險管理文檔示例。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經驗,可解決長久以來國內醫(yī)療器械行業(yè)有風險管理法規(guī)、標準要求,但缺乏風險管理具體實施方法、經驗的現(xiàn)狀。本書可供醫(yī)療器械領域的高層管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研發(fā)、設計、生產人員,法規(guī)、注冊人員等與醫(yī)療器械安全相關的人員閱讀參考。
必要性:GB 9706.1-2020明確規(guī)定,制造商必須遵循YY 0316 標準要求的風險管理過程,從而使風險管理成為醫(yī)用電氣設備合規(guī)的強制性要求。權威性:該書內容來自國際知名專家比揚·伊拉希(Bijan Elahi)成熟的風險管理BXM方法,提供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路徑。準確性:本書由國家級檢測中心與權威認證機構聯(lián)合翻譯,確保術語精準、與國內法規(guī)體系無縫對接。實用性:告別標準概念的模糊表述,獲得可落地、可整合的具體流程與方法;提供詳盡的模板和示例設備Vivio的完整分析,手把手教您撰寫風險管理文檔;為檢驗與監(jiān)管機構提供了清晰的審核線索和深度要求參考。
本書旨在為醫(yī)療技術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及大學生提供參考。本書不僅提供了理論,還提供了關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應用理論的實用指導。本書的目標是揭開風險管理的神秘面紗,并為風險管理從業(yè)者在工作中提供清晰的思路和信心。我在這本書中分享了30 余年的風險管理領域的經驗成果,從我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飛機上的工作開始,直到進入醫(yī)療器械行業(yè)。本書中呈現(xiàn)的內容是當今非常先進的知識成果,但與任何科學或技術工作一樣,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將繼續(xù)發(fā)展、成熟和完善。免責聲明:本書中表達的是我個人的觀點和材料,并不代表美敦力公司(Medtronic)的立場。Bijan Elahi
比揚·伊拉希(Bijan Elahi)是一位在醫(yī)療技術行業(yè)擁有超過28年經驗的世界知名醫(yī)療器械風險管理專家。他是美國費城德雷塞爾大學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講師,在那里他向工程學博士生講授風險管理。他是MedTech Safety, Inc(一家教育和咨詢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伊拉希先生經常受邀在國際專業(yè)會議室發(fā)表演講,也是ISO 14971的貢獻者之一。
譯者序前言第1 章 概論第2 章 什么是醫(yī)療器械?第3 章 為什么要進行風險管理?3.1 法律和監(jiān)管要求3.1.1 美國3.1.2 歐盟3.1.3 MDD/AIMDD 和向EU MDR 的過渡3.2 商業(yè)原因3.2.1 成本效率3.2.2 避免召回和現(xiàn)場糾正措施3.2.3 更好的溝通3.3 道德和倫理原因第4 章 基礎知識4.1 風險管理術語4.2 危險理論4.3 系統(tǒng)及系統(tǒng)類型第5 章 理解風險5.1 風險定義5.2 風險類型5.3 風險的影響因素5.4 風險感知5.5 風險計算第6 章 風險管理標準6.1 ISO 14971 的歷史和起源6.2 協(xié)調標準第7 章 風險管理過程的要求7.1 風險分析7.2 風險評價7.3 風險控制7.4 綜合剩余風險評價7.5 風險管理評審7.6 生產和生產后活動第8 章 質量管理體系第9 章 可用性工程與風險分析9.1 關鍵術語9.2 區(qū)別9.3 用戶- 器械交互模型9.4 使用錯誤9.5 環(huán)境因素9.6 控制可用性風險的設計措施9.7 任務分析9.8 可用性與風險9.8.1 消除危險情況9.8.2 數(shù)據(jù)收集9.8.3 降低風險和符合IEC 62366 過程第10 章 生物相容性與風險管理第11 章 信息安全對安全的影響第12 章 BXM 方法12.1 系統(tǒng)分解12.2 整合12.3 定量風險估計第13 章 風險管理過程13.1 管理職責13.2 風險管理文檔13.3 風險管理計劃13.3.1 風險可接受性準則13.3.2 降低風險終點的其他考慮13.4 危險識別13.5 臨床危險列表13.6 臨床危險列表的例外情況13.7 傷害評估列表第14 章 風險分析技術14.1 故障樹分析14.1.1 概述14.1.2 理論14.1.3 符號14.1.4 方法14.1.5 基本原則14.2 思維導圖分析14.2.1 概述14.2.2 理論14.2.3 方法14.3 初步危險分析14.3.1 概述14.3.2 方法14.4 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14.5 風險管理背景下的FMEA14.6 設計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DFMEA)14.7 過程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PFMEA)14.8 使用/ 誤使用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UMFMEA)14.8.1 區(qū)別14.8.2 使用規(guī)范和預期用途14.8.3 UMFMEA 工作流程14.9 P 圖14.10 FTA 和FMEA 的比較第15 章 軟件風險管理15.1 軟件類型15.2 軟件風險分析15.3 軟件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SFMEA)15.4 軟件安全分級15.5 軟件風險分析的BXM 方法15.5.1 情況1:可以估計軟件失效的發(fā)生概率15.5.2 情況2:無法估計軟件失效的發(fā)生概率15.6 風險管理文檔附加內容15.7 風險控制15.8 遺留軟件15.9 未知來源軟件15.10 軟件維護與風險管理15.11 軟件可靠性與軟件安全15.12 開發(fā)安全關鍵軟件的建議第16 章 風險分析的整合16.1 分層多級FMEA16.2 將供應商的輸入納入風險管理第17 章 風險估計17.1 定性方法17.2 半定量方法17.3 定量方法17.4 單個和綜合剩余風險17.5 風險控制前/ 后風險17.6 無法估計的風險第18 章 風險控制18.1 單一故障安全設計18.2 風險控制選項分析18.3 風險控制選項的區(qū)別18.4 作為風險控制措施的安全信息18.5 安全信息類型的區(qū)分18.6 風險控制示例18.7 風險控制與安全要求18.8 風險控制的完整性第19 章 風險控制的驗證19.1 對實施的驗證19.2 有效性驗證第20 章 測試20.1 測試的類型20.2 基于風險的樣本量選擇20.3 屬性測試20.4 變量測試第21 章 風險評價21.1 風險可接受性準則的應用21.2 定性方法的風險評價21.3 半定量方法的風險評價21.4 定量方法的風險評價第22 章 風險評估和控制表22.1 RACT 工作流程22.2 單個和綜合剩余風險22.3 固有風險第23 章 受益- 風險分析23.1 什么是受益?23.2 權衡受益與風險23.3 臨床研究中的受益- 風險分析第24 章 風險管理評審第25 章 生產和生產后活動25.1 法規(guī)依據(jù)25.2 上市后活動的目的25.3 上市后風險管理25.4 上市后風險管理的要素25.4.1 上市后監(jiān)督25.4.2 上市后臨床隨訪25.4.3 投訴處理與監(jiān)視25.4.4 上市后風險管理措施25.5 上市后風險管理的可交付成果25.5.1 安全和臨床性能摘要25.5.2 定期安全更新報告25.5.3 上市后監(jiān)督報告25.5.4 制造商事件報告25.5.5 醫(yī)療器械報告25.6 臨床評價25.6.1 臨床評價計劃25.6.2 臨床評價報告25.7 風險管理文檔的評審頻率25.8 反饋到上市前風險管理25.9 上市后監(jiān)督的好處第26 章 可追溯性第27 章 醫(yī)療器械的生命周期第28 章 安全與可靠性第29 章 系統(tǒng)中的風險管理29.1 SoS 的定義29.2 直接和間接傷害29.3 SoS 風險評估第30 章 臨床研究的風險管理30.1 術語30.2 臨床研究30.3 風險管理術語的映射30.4 風險管理要求30.5 不良事件分類30.6 風險文檔要求30.7 ISO 14971 與ISO 14155 之間的信息流第31 章 遺留器械的風險管理第32 章 組合醫(yī)療器械的風險管理第33 章 基本安全與基本性能33.1 如何識別基本安全33.2 如何識別基本性能第34 章 ISO 14971 與其他標準之間的關系34.1 與IEC 60601-1 的交互34.2 與ISO 10993-1 的交互34.3 與IEC 62366 的交互34.4 與ISO 14155 的交互第35 章 風險管理過程指標35.1 與歷史項目的比較35.2 問題檢測歷史35.3 主觀評估第36 章 風險管理與產品開發(fā)過程36.1 基本設計輸出的識別36.2 風險管理與生命周期的相關性第37 章 供應商的風險管理37.1 制造商角度37.2 供應商角度第38 章 公理第39 章 特殊主題39.1 困境39.2 卡珊德拉(預言家)39.3 個人責任39.4 創(chuàng)建安全文化39.5 預測未來第40 章 批判性思維與風險管理第41 章 建議與智慧附錄附錄A 術語表附錄B 模板B.1 DFMEA 模板B.2 SFMEA 模板B.3 PFMEA 模板B.4 UMFMEA 模板B.5 RACT 模板附錄C 示例設備:VivioC.1 Vivio 產品描述C.2 Vivio 產品需求C.3 Vivio 架構C.4 風險管理計劃C.5 臨床危險列表C.6 傷害評估列表C.7 初步危險分析C.8 設計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C.9 過程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C.10 使用/ 誤使用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C.11 軟件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C.12 風險評估和控制表C.13 風險管理報告附錄D 有用的參考資料附錄E 國際標準與我國標準對照表(譯者附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