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九年,住在昂布瓦茲的達·芬奇病重垂危,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四月二十三日他寫好了遺囑,五月二日逝世。
傳記作家夸張地描述他死于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手臂中,事實上,是他二十七歲的弟子梅爾齊伴隨他度過最后的時刻。
他在遺囑中寫道: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悔。
蔣勛
作者序:關于達·芬奇密碼
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在短短的時間內銷售了三千多萬冊,翻譯成世界各種不同的語言,也連帶地使達·芬奇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達·芬奇密碼》是一本成功的商業(yè)通俗小說。
丹·布朗從達·芬奇一生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擷取一小部分元素,加以渲染演繹,取得了行銷策略上空前的成功。
《達·芬奇密碼》或許使達·芬奇知名度更高了,但是,達·芬奇廣闊而深邃的創(chuàng)作領域,是否被了解得更多一點?也許很難定論。
關于《達·芬奇密碼》這本讀起來很過癮的小說,其中有關達·芬奇?zhèn)人生活的史實,或有關宗教歷史的史實,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爭議。丹·布朗的小說,只是用了簡單武斷的渲染,快速地下了結論,對暢銷小說的行銷策略而言,或許不必苛責,但在嚴謹?shù)膶W術領域,當然會引起許多學者的抨擊。
歷史小說應當忠實于歷史,還是可以憑作者主觀任意捏造情節(jié)?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本來就存在著矛盾。
不可否認,《達·芬奇密碼》就一本通俗小說而言,是蠻好看的,尤其在前半部,充滿懸疑推理的安排,使讀者很容易讀下去。下半部作者掉在自己解釋推理的邏輯里,不可自拔,像一部拍壞的好萊塢電影。
《達·芬奇密碼》,有趣,好看,引人入勝,但當然談不上深度。
年輕一代的朋友,如果借這本書入門,引發(fā)了興趣,可以對達·芬奇這個人一生的創(chuàng)造產生更多深入的探究,那么,《達·芬奇密碼》這本小說就有了一定的貢獻。
達·芬奇一生專注于自己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不曾有過商業(yè)上的成功,不曾計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領域,很寂寞,很孤獨,但是,我想,他有他的快樂與滿足,他有在巨大孤獨中的自負。
閱讀《達·芬奇密碼》時,我覺得丹·布朗缺少了一點這種孤獨。小說寫得太熱鬧,人物也就失去了深度。
這本《憂傷的微笑》,記錄了一些我對達·芬奇世界的另一種領悟?赐甑·布朗小說的熱鬧,愿意回到達·芬奇創(chuàng)作領域,領悟一下他的孤獨和沉思的朋友,或許可以在這本書里有不同的感受。
蔣勛
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寫于緬甸
一個美麗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