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燈塔般閃耀:伍爾夫女性主義三部曲》
達洛維夫人說她會親自去買花。
本書精選弗吉尼亞·伍爾夫三部代表作。按順序分別為《一間自己的房間》《到燈塔去》《達洛維夫人》。
讀者將通過開篇的萬字長序,了解伍爾夫經(jīng)歷了怎樣的一生,看到她如何與不幸的童年抗?fàn)、與病痛的折磨搏斗,并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揭示時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她寫下振聾發(fā)聵的宣言:女性要想寫小說,就必須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在疾病發(fā)作的間隙,她以驚人的思考力串聯(lián)起性別議題、時間的本質(zhì)、生命與死亡等永恒命題。她以父母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到燈塔去》,還塑造了那個決定自己去買花的經(jīng)典形象達洛維夫人。
而這本書要做的,就是帶領(lǐng)讀者進入伍爾夫的精神世界,撿起她散落在地上的那些書頁,并在這些書頁里,寫下我們的篇章。
《我年輕時以為金錢至上:王爾德三部曲》
心生來就是要碎的
本書選取了三部王爾德式悲劇美學(xué)經(jīng)典作品。
第一部《王爾德童話集》:寫給十八歲到八十歲孩童般的人看的心碎童話。只此九篇童話,就將王爾德送上世界童話大師的殿堂,《夜鶯與玫瑰》的故事和隱喻舉世皆知。
第二部《道林·格雷的畫像》:既是王爾德唯一一篇長篇小說,也是將王爾德送進監(jiān)獄的罪證。但王爾德的無罪辯護證詞早已寫在序言中:那些在美的事物中窺見丑陋的人是墮落的,毫無可愛之處。這(才)是一種罪過。
第三部《自深深處》:寫給情人的刮骨削肉般袒露靈魂的長信,也是王爾德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被評為100部最偉大的非虛構(gòu)類作品。無數(shù)讀者正是因它,才真正折服于王爾德的魅力。
三部作品之前的萬字序言,講述王爾德跌宕起伏、令人唏噓嗟嘆的一生。越了解作家的人生歷程,閱讀其作品的感受就越深刻。
這三部作品,不僅是文學(xué)意義上的王爾德代表作,也是串聯(lián)起王爾德一生的命運般的作品。請各位讀者伴隨每部作品之間前后穿插的導(dǎo)讀小序和譯后記,就這樣從童話讀到長信,循序漸進、逐漸深入其思想世界,用一本書,閱盡他一生的心碎。
★ 當(dāng)唯美主義王爾德遇上女性主義伍爾夫,當(dāng)毒舌王子遇上意識流女王,各增萬字長序,講述作家的一生。
★ 《一間自己的房間》《到燈塔去》《達洛維夫人》《王爾德童話集》《道林·格雷的畫像》《自深深處》,兩本書,六部經(jīng)典作品,帶你走進文學(xué)史上zui危險的清醒時刻,致所有不甘被定義的靈魂
★ 頂尖譯者的誠意之作,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扮演好作家筆下的主人公。
★ 蕞貼心的入門大合集,完全為讀者閱讀感受而設(shè)計。
★ 如果你糾結(jié)到底買哪個版本的伍爾夫、王爾德作品,選這一版,絕不負你。
總序
伍爾夫生命的潮起潮落
角恩
1941年4月,一具尸體被人們從河里撈起。在長達一個月的浸泡后,尸體早已腫脹不堪。
肉體已在生命的拷打下消亡,靈魂卻在死亡的永恒中救贖。那是一個詩人的復(fù)興,一段周而復(fù)始的潮起潮落、潮落潮起。生命的悲劇沒有粉碎她的心智,反而成就了她。她成了意識流大師、女性主義先驅(qū)、獨特而唯一的作家,珀西瓦爾般的弗吉尼亞·伍爾夫。
01 潮起
1882 年 1 月 25 日,伍爾夫出生于英國倫敦的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作家,母親是一位藝術(shù)模特。因為父母是重組家庭,伍爾夫的家里總共有八個孩子。繁雜的家庭配置讓伍爾夫很少能得到母親的關(guān)愛。她總是看著母親一遍又一遍地圍繞在父親的身邊,不斷打點著所有事情。她看著她做飯,看著她講故事,看著她打掃房間。母親就像太陽一般溫暖著整個家庭。凡是她走過的地方都散發(fā)著溫馨的感覺。
這溫馨如此令人著迷,讓女孩迫切地想要抓住它。當(dāng)母親照顧完其他孩子,來到伍爾夫房間里時,伍爾夫的心就興奮得狂跳。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懇求母親能停留得更久一些?墒撬陌笸鶝]有任何效果,母親總是在親吻過她的額頭后就匆匆離去。這位美麗的天使總是很忙。她有八個孩子和一個丈夫需要照顧。孩子需要牛奶和玩具,而丈夫則需要同情與寬慰。
母親的犧牲是廣闊且深遠的。她不僅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完整的童年,還讓丈夫控制住了自己躁郁的情緒。和伍爾夫一樣,伍爾夫的父親也被懷疑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在生命的大多數(shù)時間,他的情緒都像大峽谷那樣分裂。他心中時常燃燒著痛苦的火焰。在沒有遇到妻子之前,這火焰常常將他那顆天才的心臟折磨得脆弱不堪。但是妻子的犧牲拯救了這個男人。遇見妻子之后,他胸中那燃燒著的熊熊烈火便再也沒有將他灼傷。正相反,太陽撫慰了火焰,讓它以一種溫暖而柔和的方式在男人的心里流淌。夜里,急促的呼吸變成安詳?shù)镊,天才的?nèi)心終于得以釋放,靜謐的文字伴著星光悄悄來到紙上。
父親的文字十分優(yōu)雅。他就像生活在古代城堡里的紳士一樣,用他無人能比的智慧掌控著領(lǐng)地里的一切。一切的污垢都將在他的筆下成為輝煌。沒人能在他的世界里將他打敗。伍爾夫深深崇拜著父親。雖然他常常把怒火隨意地撒在孩子身上,但他的才華還是感染了伍爾夫。
女孩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對文學(xué)的熱愛。在隨后的日子里,她把越來越多的時間都花在家中的圖書館。她在那里閱讀,在那里成長。在那個夢幻一般的兒童時代,伍爾夫靜靜地仰臥在自己的夢里。所有的東西都是那么純潔美好。
在夏天,全家會一起去康沃爾度假。在這個小鎮(zhèn)里,伍爾夫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她看著遠處潔白的燈塔,聽著海浪沙沙拍打岸邊。陽光照耀著金色的沙灘,一層堅硬而又溫暖的護盾幫助女孩躲過了所有煩惱。
不過,這樣的美好并沒有維持太久,在伍爾夫 13 歲那年,一場將她生活撕得四分五裂的風(fēng)暴,來襲了。
1895 年,伍爾夫的母親因流感去世。這個原本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家庭開始失衡,沒有了母親的安慰與幫助,父親那兇猛的情緒很快就失控了。他時而暴躁,時而抑郁,成了家里的暴君。而伍爾夫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她還只有 13 歲,她不能失去這樣一個溫柔的母親,她不能面對這樣一個狂躁的父親。在這次悲劇后,伍爾夫的情緒開始起伏不定,她的生活失去了穩(wěn)定的依靠。所有的一切開始失衡。之前被母親遮掩住的創(chuàng)傷,現(xiàn)在全部暴露在現(xiàn)實面前。
根據(jù)伍爾夫后來的作品所言,她在 6 歲時曾遭到自己同母異父哥哥的猥褻。只不過當(dāng)時她年齡還小,并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呻S著年齡的漸長和父親的病危,伍爾夫這幾位哥哥的行為愈發(fā)猖狂了起來。在后來的回憶里,伍爾夫進一步寫道:
我那時還非常小,同母異父的哥哥杰拉爾德把我抱到木板上。我坐下來的時候,他就開始撫摸我的身體。我清楚地記得他的手游走在我衣服下面,一直往下摸。我還記得當(dāng)時我多么希望他能夠停下來。他碰到我私處的時候,我身體變得無比僵硬,我痛苦地扭動,但他卻沒有停手。
被猥褻的經(jīng)歷是伍爾夫一生都無法擺脫的回憶。對一個手無寸鐵的小女孩來說,那些大手和他們所包含在內(nèi)的欲望是如此兇猛。她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反抗那些掀開她裙底的蟒蛇。所以在那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女孩都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中。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玷污、被分解,看著正常的生活一步一步離她而去,看著自己從一個少女變成一攤淤泥。
1904 年 2 月,隨著父親的逝世,伍爾夫的精神徹底崩潰。再也忍受不了的她,從窗戶跳了下去,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而醫(yī)生對她病因的診斷是:接受了太多女性不應(yīng)該接受的教育。
在精神病院里,伍爾夫的精神迅速惡化,她開始看見自己死去的朋友和家人,他們和她說話,他們讓她發(fā)瘋。但與此同時,她的精神世界也開始飛速成長。病床上的呆臥讓伍爾夫有了大量時間去回憶過往的生活。坐在床上,她忽然覺得所有事都不對頭。她才是那個被侮辱和被傷害的人,是他人暴行的受害者?蔀槭裁此母绺绮挥冒l(fā)瘋,不用被關(guān)進精神病院里?一種屈辱的感覺在女孩的心中升起,迫使她反思起所有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女孩想起了她的母親。母親的溫暖和自信曾讓家里所有人都為之著迷。她是那么的美麗、聰明、迷人。可是為什么母親要把自己的光芒局限在這樣一個小小的房子里?還有,還有伍爾夫的那些哥哥。他們哪一個比她聰明,哪一個比她伶俐?為什么這些人去了學(xué)校,自己卻只能待在家里?流光的飛蛾被關(guān)在了窗戶里,憤怒與懷疑堆積在伍爾夫的心中。雖然現(xiàn)在的她還找不到答案,但漆黑的房間已然有了縫隙。黑夜與屈辱已經(jīng)在女孩的心底育出痛苦的枝丫。這枝丫既讓她每分每秒都承受著現(xiàn)實不公的折磨,也讓她緊握雙拳,有了反抗的動力。她再也不想當(dāng)那個被蔑視、被玷污的女孩了。她要反抗,她只有反抗,她也只能反抗……
……………………
總序
王爾德命運撞擊礁石 沉入創(chuàng)作里
折衡
如果天堂舉辦藝術(shù)沙龍,法國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一定大咖云集。這里埋藏著許多不朽的靈魂,他們的墓碑各異,或嚴(yán)肅靜默、或奢靡豪華、或簡約粗糙,如同流動的盛宴。
但最受歡迎的,恐怕還是王爾德之墓,其造型一如本人顯眼,設(shè)計者根據(jù)他的詩歌《斯芬克斯》將墓碑雕成一座小小的獅身人面像。造型奇特還不夠,更特別的是墓碑上密密麻麻的唇印。
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游客奔赴巴黎,為王爾德墓獻吻,而他也早早預(yù)言一個吻足以摧毀一個人的生命。為防止源源不斷的唇印損壞墓碑,公墓無奈架起兩米高的玻璃圍墻,仍無法隔絕源源不斷的崇拜者。
天賦與才華集于一身,作品與金句流傳于世,情史與往事被反復(fù)咀嚼,王爾德獻祭般地推崇唯美主義,在巔峰時震耳欲聾,又在生命的結(jié)尾歸為死寂。
但世人從未曾忘記王爾德,正如他期待的那樣。
01飲醉青春
世界上有許多城市,讓你聽到它的名字就能感受到獨特氣質(zhì),比如羅馬、倫敦、巴黎。但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卻不是這樣,它古典與夢幻交織、厚重與戲謔共存。
1854年10月16日,王爾德就出生在這里,一個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威廉·王爾德是著名的眼耳外科醫(yī)生,創(chuàng)辦了愛爾蘭首家眼科?漆t(yī)院;母親簡·弗朗西斯卡·艾格尼絲則是愛國詩人,口齒伶俐、極善言談。好笑的是,兩人高矮懸殊,在漫畫中常被表現(xiàn)為女巨人和男矮人,但他們同樣對文學(xué)、藝術(shù)懷有高度熱情。
他們的婚姻表面上看安穩(wěn)和睦,在那座維多利亞風(fēng)格的房子里,王爾德父親看病接診,母親則在周末呼朋引伴、開設(shè)沙龍。但實際上,二人的婚姻暗流涌動,父親在婚前至少有三個私生子,還曾陷入猥褻病人的丑聞,母親婚后受制于女人的命運,只能撰寫那些夫唱婦隨的詩作。
王爾德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母親為給他取名費盡心思,恨不得將所有美好寓意都塞進去,于是王爾德全名有些過分冗長,不過他本人倒是非常喜歡。據(jù)說母親曾把王爾德當(dāng)成女兒對待,所以幼年王爾德和妹妹伊索爾拉一樣穿著女裝。他也十分頑皮,和哥哥威利玩耍時不小心折斷了胳膊,上學(xué)時還給全校的學(xué)生都起了綽號。但真正讓王爾德顯露出不同的,是他在速讀方面的天賦,他可以像速讀機般信馬由韁地汲取感興趣的內(nèi)容,甚至寫信告訴朋友他能在半小時里精讀一部三卷冊的小說。
一頭卷發(fā),標(biāo)志性的紫紅色襯衣和孔雀綠西裝,神情悠然自得,雙腿自然伸開,皮鞋锃亮。坐落在都柏林梅里昂公園的王爾德雕像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著他的生性聰慧、自命不凡。他當(dāng)然有自信的資本,17歲就讀于愛爾蘭最知名的高等學(xué)府都柏林三一學(xué)院,畢業(yè)時被授予該院最高榮譽;20歲以全額獎學(xué)金考入牛津大學(xué),研讀古希臘文學(xué)和哲學(xué)。
牛津時期是王爾德一生中最像花朵的時光,從母親那里耳濡目染的穿搭品味在這里得以發(fā)揮,十二三歲就深愛的深紅色與丁香色的襯衫,以更加奪目的樣式穿在他身上,連衣服上的格子都要比同窗們來得更大,更顯眼。
他致力于打扮得令人過目不忘,古典時髦的齊肩鬈發(fā),拜倫式的翻領(lǐng)大衣搭配招牌的小斗篷,天鵝絨制的禮服下是絲襪與及膝馬褲,還有亞麻西裝上的繽紛領(lǐng)結(jié)與腳下的漆皮舞鞋。王爾德的面容在這一套套華服堆砌中反而越發(fā)清晰起來,后來為他寫傳記的艾爾曼將其復(fù)原得恰如其分:
他高大,一米九三,一直有發(fā)胖的趨勢,走起來大搖大擺、拖拖拉拉、懶洋洋的。他面色蒼白,有月亮一樣的臉龐,也像月亮一樣,有淺色的大雀斑。嘴唇非常厚,是供給漫畫家下筆捕捉的特征。
彼時年輕的王爾德還不懂得節(jié)制二字,他喜歡將房間布置得華美非常,希臘風(fēng)情的地毯、心愛畫作的照片、華麗鍍金的酒具與名貴瓷器,來自塞夫勒的藍色花瓶中天天插著他最喜歡的百合花。他學(xué)著母親的模樣招待朋友,桌子上有調(diào)制的潘趣酒,長柄煙斗里填滿上等煙草,還有悠揚樂聲助興。
也是在這里,王爾德初次接觸到唯美主義,美術(shù)教授約翰·羅斯金的授課魅力成功俘獲王爾德芳心,研究員瓦爾特·佩特則用理論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王爾德開始頻繁出入兩位教師的課堂和寓所,他在這兩人之間如饑似渴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在一次次喝茶、談天、散步中擁有了良師益友。
但顯然,王爾德不是省油的燈,更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xué)生。由于揮霍無度,王爾德常常陷入債務(wù)危機,甚至頻繁向百貨商人們賒賬,大手大腳的習(xí)慣讓他曾兩度被校長法庭傳喚。至于學(xué)業(yè),王爾德也是迷迷糊糊,喜歡的課程鉆得極深,不感興趣的敷衍了事,偶爾還會忘記考試日期。
即便如此,王爾德仍表現(xiàn)出驚人的文學(xué)才能,他獲得了罕見的古典文學(xué)學(xué)位階段考和學(xué)位終考的雙一等成績,順帶捧回含金量極高的紐迪吉特獎。導(dǎo)師們驚訝于不良少年居然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同學(xué)們則認為王爾德必然挑燈夜讀,才讓自己贏得看起來毫不費力。
但優(yōu)異的成績換不來高校教職,和千千萬萬待業(yè)求職的大學(xué)生一樣,畢業(yè)后的王爾德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不知哪個方向會亮起綠燈……
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18821941)
意識流大師、女性主義先驅(qū)、獨特而唯一的作家。
伍爾夫生于富裕的英國家庭,母親的早逝讓父親的精神世界和這個多子的家庭瀕臨崩潰,這樣的童年經(jīng)歷讓伍爾夫?qū)懴铝恕兜綗羲ァ罚约o(jì)念父母。
作為在世時就已成名的作家,自身的遭遇讓她開始思考性別問題,因此有了要自己去買花的《達洛維夫人》,有了著名的女性主義演講《一間自己的房間》。
許是情深不壽,慧極必傷,1941年,不堪病痛折磨的伍爾夫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卡夫卡這樣評價她:她用一只手擋住命運的襲擊,另一只手匆匆在紙上記下自己的東西。
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詩人、劇作家、唯美主義代言人,被譽為19世紀(jì)英國最偉大的作家。
王爾德生于都柏林、求學(xué)于牛津、成名于美國、輝煌于倫敦、死于巴黎,留下一句很短的遺言紙越來越破,而我越來越老,兩者之間總有一個要先消失。
直至今天,王爾德的戲劇仍在劇院上演,他當(dāng)年諷刺的社會問題在今天依舊一針見血;他的作品深受追捧,無數(shù)狂熱粉絲將其視作文學(xué)的烏托邦;他的金句意味深長,敲醒讀者的混沌生活;他的經(jīng)歷被輪番改編,電影紀(jì)錄片不勝枚舉……
世人從未忘記王爾德,正如他期待的那樣。
譯者簡介
汪暢 《到燈塔去》譯者
青年譯者,文字共和國熱心市民,利茲大學(xué)英語文學(xué)碩士,熱愛文學(xué)、藝術(shù)與精神分析,立志成為一個譯著等身(譯作和身高一般高)的人。目前已翻譯《局外人》《重燃文學(xué)之火》《表現(xiàn)主義》《一個作家的午后》《總有好書店》等20余本譯作。
唐男 《達洛維夫人》譯者
一位經(jīng)常被搞錯性別的女性譯者,一度在醫(yī)療、旅游翻譯領(lǐng)域耕耘。在陪伴女兒閱讀時發(fā)現(xiàn)書籍譯本良莠不齊,從此踏上文學(xué)翻譯之路。希望沿著許淵沖先生的足跡,奉獻給讀者美好的閱讀體驗。已翻譯譯作有伊迪絲·華頓的《高尚的嗜好》、喬治·威爾斯的《時間機器》等。
謝妤婕 《一間自己的房間》譯者
文字工作者,倫敦大學(xué)學(xué)院(UCL)比較文學(xué)碩士,有一只叫Rayray的貓,正在努力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和每年五百英鎊。
朱亞光《道林·格雷的畫像》譯者
90后,愛閱讀,尤愛魔幻現(xiàn)實小說和紀(jì)實文學(xué)。曾旅居多國,沉浸式體驗多元文化,翻譯本書時于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xué)公派攻博。
譯海茫茫,常有所頓悟,故沉迷這項精雕細琢的藝術(shù)。迄今累計翻譯二百余萬字。已出版譯作《窗外有情天》《重返19次人生》等。
云隱《自深深處》譯者
留美材料學(xué)博士,現(xiàn)任中國科學(xué)院副研究員。譯有王爾德《莎樂美》、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馬洛戲劇集,及《科技論文寫作》《半導(dǎo)體干法刻蝕技術(shù)》等。小說《夜闖布達拉宮》獲豆瓣閱讀長篇小說幻想組銅獎,《祇園春宵》獲豆瓣閱讀征文大賽文藝組首獎。
常慕六朝駢儷、大乘經(jīng)藏、邊陲舊事。
張雪萌《王爾德童話集》譯者
種玫瑰的童書譯者。畢業(yè)于英國格洛斯特大學(xué),文科碩士,主修兒童:文學(xué)、語言和歷史。譯有詩歌、繪本、青少小說,已出版譯作有《暖暖的鼓勵》《在世界盡頭》等。
總序:伍爾夫生命的潮起潮落 / 角恩 1
一間自己的房間 17
序:砍向內(nèi)心冰封的大海 / 角恩 18
第一章 20
第二章 40
第三章 54
第四章 69
第五章 89
第六章 103
譯后記 / 謝妤婕 120
到燈塔去 123
序:父親母親 / 角恩 124
第一部 窗 126
第二部 歲月流逝 239
第三部 燈塔 257
譯后記 / 汪暢 317
達洛維夫人 321
序:人造鮮花 / 角恩 322
正文(達洛維夫人說她會親自去買花) 324
譯后記 / 唐男 527
總序:王爾德命運撞擊礁石 沉入創(chuàng)作里/折衡1
王爾德童話集 19
序:童話反面/折衡 20
第一篇快樂王子 22
第二篇夜鶯與玫瑰 31
第三篇小氣的巨人 37
第四篇好朋友 41
第五篇非比尋常的竄天猴 52
第六篇星孩 64
第七篇漁夫和他的靈魂 78
第八篇西班牙公主的生日 110
第九篇少年國王 128
譯后記/張雪萌 141
道林·格雷的畫像 143
序:命運如刀/折衡 144
自序 147
第一章 149
第二章 162
第三章 178
第四章 191
第五章 207
第六章 220
第七章 228
第八章 241
第九章 255
第十章 266
第十一章 275
第十二章 293
第十三章 300
第十四章 307
第十五章 319
第十六章 328
第十七章 337
第十八章 344
第十九章 354
第二十章 364
譯后記/朱亞光 369
自深深處 371
序:獄中來信/折衡 372
正文(親愛的波西) 375
譯后記/云隱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