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是一本充滿矛盾的豬的圖譜,引進自德國"動物肖像"系列叢書該叢書曾獲得德國最美圖書獎。豬在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作為一種食用動物存在,在與人類相伴的漫長歲月里,它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文化意義。豬象征著快樂,也代表著愚蠢;豬是獵物、是犧牲、是美食;如果有人想勾勒一個關(guān)于矛盾的譜系,那么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研究豬的歷史。這本圖文并茂的精美小書挖掘了豬這種動物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有趣的自然歷史,探索了它們的生存軌跡和與人類的關(guān)系。全書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關(guān)于豬的文化史研究,這里的研究擺脫了現(xiàn)代學科的限制,以傳統(tǒng)博物學的方法將自然與人文完美地融為一體;后一部分則以紀念墻的方式介紹了十二種最具特色的豬的品種,介紹他們的生物學特點和與人類關(guān)系的獨特發(fā)展。書中有大量精美的手繪插畫和傳世的繪畫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精細之作。
		 
	
這本《豬》是從德國引進的"動物肖像"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有趣的小書,該叢書原版曾榮膺德國最美圖書獎。這套叢書以獨特的文化史視角重新審視動物與人類的關(guān)系,揭示人類文明史本質(zhì)上是一部動物融入人類生活的共生史。作為該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豬》以跨物種對話的博物學視野,突破人類中心主義桎梏,構(gòu)建起多維度的認知框架:從萬年馴養(yǎng)史到當代文化符號的嬗變,從生物學特征到文學隱喻的生成,系統(tǒng)解構(gòu)人類與豬之間錯綜復雜的共生關(guān)系。正如書中所說:如果有人想勾勒一個關(guān)于矛盾的譜系,那么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研究豬的歷史。通過這本書,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關(guān)于豬的有趣故事與知識,也是人類自己的發(fā)展史,是我們在與動物相處的過程中不斷被動物影響的文化史。
 
托馬斯·馬可(Thomas Macho)1952年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柏林洪堡大學文化史教授,著有《死亡隱喻:邊界經(jīng)驗的邏輯》(Todesmetaphern : Zur Logik Der Grenzerfahrung,1987)、《儀式動物:禮儀、節(jié)日、時間之間的時間》(Das Zeremonielle Tier: Rituale-Feste Zeiten zwischen den Zeiten,2004)、《榜樣》(Vorbilder,2011)等。
譯者簡介:
溫馨,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副教授、翻譯與跨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訪問學者。翻譯有貝克通識系列《航海史》等。
 
01 序言: 豬與假象
08 成為家畜: 馴化史
21 飲食禁忌
31 古代的豬
46 圣安東尼的豬
56 太平洋的間奏曲
61 轉(zhuǎn)變: 豬的情色化
71 受過教育的豬與圖畫中的豬
88 幸運豬、豬形撲滿、毛絨玩具豬
97 豬的療法,豬的實驗
104 豬與肉: 豬圈與豬托邦
肖像
128 昂格爾恩馬鞍豬
130 本特海姆黑斑豬
132 伯克夏豬
134 短鼻穆爾西亞豬
136 杜洛克豬
138 酷尼酷尼豬
140 大白豬
142 曼加利察豬
144 皮特蘭豬
146 施豪豬
148 越南大肚豬
150 野豬
152 參考文獻
155 圖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