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靖難之戰(zhàn),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永樂大帝朱棣。朱棣統(tǒng)治中國22年,事跡繁多,功績滿滿,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牽扯他奪位登基的靖難之役,且他也對這段歷史諱莫如深。當時的史家也不敢妄作評價。不過,4年的戰(zhàn)爭不是保持沉默就可以磨滅的,4年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血染沙場,又有多少人在這南征北戰(zhàn)中絕望殺戮,即便沒有文字,僅僅依靠4年戰(zhàn)爭這幾個字就可以說明一切。
說起朱棣奪位就會聯(lián)想到陰謀,但是靖難之戰(zhàn)無關(guān)陰謀,主打的就是沙場征戰(zhàn),所以朱棣的天下是自己一刀一刀打下來的,這樣說更加貼切。歷史總會以它自己的方式講述最底層的真相。
這其中的真相就是,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想讓朱家的江山延續(xù)千秋萬代,于是他想出了封藩為王,藩屏帝室。朱元璋對每一個兒子都是用心培養(yǎng),想著培養(yǎng)的是后來要輔佐帝室的藩王。但是,他沒有想到事與愿違,他培養(yǎng)起來的藩王竟成為帝室擔心的對立分裂力量,更沒想到后來兒子會威脅孫子的帝位;蛟S到后來他也意識到了,但是已經(jīng)沒有時間管理了。所以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首先動手削藩,藩王們的權(quán)力和生命都受到了威脅,自然會有反抗,尤其湘王闔宮自焚之后,燕王朱棣作為藩王之首更是感到生命受到威脅,所以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朱棣帶著自己的八百府兵起兵北平,打的旗號就是清君側(cè)。
清君側(cè)只是一個好聽的借口,站在藩王的角度,維護藩王的利益,但是說白了不過是一場叔侄間的皇權(quán)之爭。自古皇家無小事,叔侄戰(zhàn)了4年,就是大明朝舉國之戰(zhàn)。說到這里,不禁感慨,這鮮血橫流的4年,這叔侄二人可曾想過天下蒼生在他們轉(zhuǎn)動的戰(zhàn)爭絞殺盤上何等悲慘!所以,靖難之戰(zhàn)中誰贏誰輸與老百姓無關(guān),甚至和朝中的官員都無關(guān),只不過是朱允炆走了朱棣來,橫豎都是朱家的江山。朱元璋絕對沒想到朱家江山的延續(xù)最終還是要通過戰(zhàn)爭。
靖難之戰(zhàn),從頭到尾就是在作戰(zhàn),這一戰(zhàn)打了4年。4年中朱棣從裝病求生到起兵征戰(zhàn)、以少勝多,再到運籌帷幄、爭取勝利。尤其他敗仗之后不氣餒,每每鼓勵士氣再戰(zhàn),體現(xiàn)了他對兵法的嫻熟運用,也讓人感到朱棣不僅是一位戰(zhàn)神,更是一位對人心洞悉得很透徹的強者,是一位把政治、戰(zhàn)爭和人與人的情誼糅雜在一起,嫻熟應用的強者,甚至讓筆者覺得4年戰(zhàn)爭打下來,朱棣的王者形象已經(jīng)確立。
總之,朱棣是通過自己的能力打下了江山,他舉邊陲之力戰(zhàn)舉國之力,以少勝多。試想朱元璋如果能夠感知,應該是支持朱棣的,畢竟后來的朱棣在帝位統(tǒng)治中國22年,成就了自己一代名帝的形象。
序 言 · 001
第一章 生于亂世,志存高遠
一、生于亂世的朱棣 · 001
二、在鳳陽磨礪中成長 · 011
三、就藩機會的到來 · 018
四、鋒芒初露 · 024
第二章 皇儲之爭,燕王回京
一、立儲風波 · 038
二、朱允炆的糾結(jié) · 045
三、敏感的遺詔 · 048
四、燕王奔喪被阻 · 050
第三章 削藩風云,暗潮涌動
一、削藩籌劃 · 057
二、叔侄過招 · 064
三、燕王裝病 · 071
四、順應天命 · 077
第四章 清君側(cè)之名,燕王起兵
一、高壓前奏 · 086
二、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 · 091
三、燕王奉天靖難 · 097
四、出兵懷來 · 103
五、反間計 · 109
第五章 朝廷動怒,壯大自己
一、大夢初醒的建文帝 · 116
二、月夜奇襲 · 123
三、真定之戰(zhàn) · 129
四、臨陣換帥 · 135
第六章 燕王發(fā)威,攻城略地
一、李景隆掛帥 · 140
二、再施離間計 · 146
三、借兵大寧 · 150
四、鄭村壩戰(zhàn)役 · 155
第七章 用兵詭道,如有天助
一、攻打大同 · 163
二、白溝河大捷 · 168
三、朱棣的大敗 · 174
四、天意的大風 · 179
第八章 轉(zhuǎn)戰(zhàn)拉鋸
一、忠勇之士 · 184
二、圍攻濟南城 · 189
三、偷襲滄州 · 195
四、兵臨東昌,大敗而歸 · 200
第九章 數(shù)次鏖戰(zhàn),有驚無險
一、夾河戰(zhàn)盛庸 · 208
二、化險為夷 · 212
三、藁城之戰(zhàn) · 217
四、朱棣戰(zhàn)勝之上書 · 222
五、使節(jié)交鋒 · 230
第十章 改變戰(zhàn)略,疾驅(qū)京師
一、挑撥離間 · 235
二、諸將勸進 · 242
三、誓師南征,一路奮進 · 247
四、守正出奇,疑兵不斷 · 253
五、孤軍燒糧 · 261
第十一章 兵臨長江,入主南京
一、燕軍內(nèi)部的分歧 · 268
二、靈璧決戰(zhàn) · 272
三、借道失敗,繞道長驅(qū) · 277
四、強渡長江,成王敗寇 · 286
五、勸進大戲,坐擁天下 · 295
參考文獻 · 302
后 記 ·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