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理性主義》系統(tǒng)化地對阿德勒及其理論進行了介紹,系統(tǒng)化展示了阿德勒的生平、家庭背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人格、同時代的人物、學術(shù)成就、思想源流、以及他在心理學領域中的影響。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各種深刻洞見持續(xù)不斷地滲透進當代心理學思想,然而他的貢獻卻常常被同行否認,并且被歸功于其他人。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立體化的視角來解讀阿德勒,以便于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阿德勒其人及其心理學體系。
- 查閱一手資料,揭秘阿德勒個人成長歷程和心理學體系構(gòu)建之路;
- 還原一個真實的阿德勒及一段真實的心理學史;
- 講述阿德勒成長歷程中少有人知的趣聞逸事;
- 揭示阿德勒與弗洛伊德之間的恩怨情仇;
- 展現(xiàn)阿德勒本人自卑與超越的歷程;
- 探索無意識概念的源頭,找尋心靈深處的無意識密碼。
阿德勒與弗洛伊德之比較
與人們通常想象的相反,阿德勒和榮格都不是精神分析變態(tài)狂,他們各自的體系絕不是精神分析的變形那么簡單。與弗洛伊德見面前,兩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在與弗洛伊德合作時,兩人也都保留了各自的獨立性。在離開弗洛伊德后,兩人各自開發(fā)的體系從根本上都有別于精神分析,而且各有千秋。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根本區(qū)別可概括如下:弗洛伊德的目的是將古希臘悲劇作家、莎士比亞、歌德,以及其他偉大作家通過直覺領悟的各種隱匿的人類心智領域整合到科學心理學范疇中。阿德勒關注的是認識人性(Menschenkenntnis)領域,也就是說,對個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認知。個體心理學的意義在于,它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統(tǒng)一的、完整的認識人性體系。該體系很宏大,包含了神經(jīng)癥、精神病、犯罪行為等領域。正因如此,在研究阿德勒時,讀者必須暫時完全放下自己對精神分析的不全面的了解,而且必須暫時讓自己適應一種相當不同的思維方式。
本書作者亨利F.艾倫伯格,1905年生于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和巴黎研讀醫(yī)學。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瑞士的精神科診所行醫(yī),戰(zhàn)后在美國及加拿大任醫(yī)學院的心理學教授。1993逝于蒙特利爾。艾倫伯格的著作主題涵蓋民族精神病學、心理學史等。本套發(fā)現(xiàn)無意識之旅書系是傾其畢生之力的作品,同時為他贏得了國際聲望。
第一章 阿德勒的生活背景
第二章 阿德勒的家庭背景
第三章 阿德勒一生大事記
第四章 阿德勒的人格
第五章 與阿德勒同時代的人物
第六章 阿德勒的貢獻一:社會醫(yī)學
第七章 阿德勒的貢獻二:器官缺陷理論
第八章 阿德勒的貢獻三:神經(jīng)癥理論
第九章 阿德勒的貢獻四:個體心理學
第十章 阿德勒的貢獻五:心理治療和教育
第十一章 阿德勒的貢獻六:后期的各種動態(tài)
第十二章 阿德勒的知識源頭
第十三章 阿德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