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青少年面臨的不僅是厭學、霸凌、網(wǎng)癮、人際關系和升學壓力等傳統(tǒng)議題,更有時代越來越內卷、電子產(chǎn)品日益泛濫帶來的新型焦慮癥和無意義感,以及對未來的恐慌感和危機感。正因如此,他們需要治療師提供能真正尊重、共情和幫到他們的治療方式,以及讓他們愿意再次踏入治療室的對話方式。
在《如何與青少年對話才有用》中,你會來到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見證有諸多問題的青少年個案的現(xiàn)場治療過程:作者如何針對性格各異的青少年建立治療關系,如何引導問題不同的青少年展開真實、細膩和發(fā)自內心的對話,如何根據(jù)青少年的資源差異采取靈活實用的干預措施,這與那些只討論理論模型和通用策略的青少年治療圖書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管你是心理從業(yè)者、老師還是父母,閱讀本書,都能助你在支持與對抗、直率與謹慎、幽默與堅韌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以此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對他們產(chǎn)生真正且持久的影響,從而幫他們學會應對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zhàn)。
★ 手把手教你與排斥心理治療的問題青少年進行有效對話
通過50多個典型案例和12萬字對話實錄,教你如何與排斥心理治療的問題青少年進行有效對話:在治療中應該和他們說什么?應該何時說?應該怎么說?如何開展對話才能真正幫到他們?如何真正理解、接納、認可和欣賞他們?
★ 為青少年咨詢師、治療師以及家長、教師打造的對話實操指南
如何讓青少年放下戒備,走進其內心深處?
如何引導不想說話的青少進行高效的對話?
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對其產(chǎn)生實質的影響?
如何用青少年能夠接受的方式促進其改變?
★ 知名青少年心理治療專家埃杰特近40年青少年治療經(jīng)驗結晶
本書作者會帶你見證諸多青少年個案的現(xiàn)場治療過程:如何針對性格各異的青少年建立治療關系,如何引導問題不同的青少年展開發(fā)自內心的對話,如何根據(jù)青少年的資源差異采取靈活實用的干預措施。
★ 家庭咨詢大咖劉丹、青少年心理專家徐凱文、沈家宏聯(lián)袂力薦
20年前,我寫了第一本關于青少年心理治療的著作:《實用青少年心理療法:幫助那些從不求助的孩子》(Adolescent Therapy That Works:Helping Kids Who Never Asked for Help in the First Place)。在這本書中,我首次嘗試將10年來自己在青少年治療工作中形成的想法和實踐呈現(xiàn)出來。
促使我寫這本書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從無數(shù)個案報告中了解到這樣的情形:青少年無精打采地坐在治療師面前,否認把他們帶到這里來的那些問題,并且總是對治療師所做的善意努力和整個心理治療嗤之以鼻。我們一般會用抗拒來形容這些孩子的態(tài)度,而這往往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許多孩子其實非?释@得幫助。
我相信作為治療師,我們可以做得更出色,因此我開始探索,如何才能給自己的青少年來訪帶來積極而有益的體驗。因此,我發(fā)展出一種與青少年工作的與眾不同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治療師與青少年之間的權力斗爭,不讓他們的談話陷入僵局(很多青少年因此從治療中脫落),帶來更理想的治療結果,并且雙方都會更加享受這個工作過程。
10年后,我在《心理治療網(wǎng)絡》(PsychotherapyNetworker)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什么青少年討厭治療:治療師應該避免的錯誤》(Why Teens Hate Therapy:Mistakes Therapists Should Avoid)。在我寫過的幾十篇文章中,這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一篇。治療師都希望更好地了解,在運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術去幫助青少年時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我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路。
自從《實用青少年心理療法》和《為什么青少年討厭治療》出版和發(fā)表以來,這個世界又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并且我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是時候寫一部新的著作了。
《青少年治療性會談》遵循的基本思想與我之前的作品相同治療師的誠信、對青少年來訪自主權的尊重,以及強調責任在成功的臨床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治療師可以利用這些要素,更加全面和細致地推進治療。這對于缺少系統(tǒng)心理治療服務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來說,會更有吸引力和實用性。
對于前來接受治療的青少年來說,通常會有很多人教導他們應該做出哪些改變。可是,他們卻沒有機會袒露內心真正的想法和顧慮,而心理治療可以為他們營造這樣的空間。在這里治療師能夠理解,談論問題并不一定等于想要解決問題。不過,如果不能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探討,我們就無法解決它。青少年需要一個空間,在這里他們可以對治療師產(chǎn)生信任,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治療師不應該立刻沖上去,替他們解決問題。因此,你需要引導出某種生動的對話,讓他們參與進來,把完整的自我?guī)нM咨詢室。
在治療的對話空間里是沒有處方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會要求青少年來訪停止或改變某種行為、為某件事情道歉,或者對它進行分析。在這里,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堅持的是什么,希望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在這樣的抱持性空間里,他們能更好地傾聽治療師的看法,并且當治療師坦誠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時,他們也不會特別強烈地抵制。正是通過這樣的治療方式,那些曾經(jīng)拒絕接受父母和老師忠告的孩子,開始愿意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并做出必要的改變,迎接全新的生活。
我曾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和顧問在一個夏令營里工作過6年,在那里我完成了一些不錯的治療。我熱愛這個夏令營,和它結緣已經(jīng)有半個世紀了。從3歲到十幾歲,每個夏天我基本都在那里度過。若干年后,我在這里工作,幫助孩子們和員工更好地適應為期7周的夜宿夏令營,6個孩子會和咨詢師一起住在小木屋里。治療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從45分鐘一次固定設置的咨詢室,切換到氛圍溫馨而隨意的露天夏令營,因此我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治療策略。我總結提煉了兩個方面:誠信和實用。我只能依靠自己,沒有任何外在的事物可以標明我治療師的身份。因此,我需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誠實可靠、值得他人關注和信任的人。無論我給予什么樣的幫助和建議,都必須低調、清晰而快速,并且能夠無縫地融入營地生活的節(jié)奏。
每一年,就像營員們一樣,在那種輕松愜意、隨心所欲、活力四射、充滿關愛的氛圍中,我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我變得更加慷慨、更加耐心、更加關注當下。我開始認識到,以一種直接而坦誠的方式與孩子們建立情感聯(lián)結是很有價值的,并且會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我相信,之后我也把這樣的力量帶回了家。在那些美好的瞬間,我們交流、分享或回應,愿意讓另一個人了解自己。這是一種隨時隨地的治療,非常美妙。
我似乎把自己在營地的經(jīng)歷說得過于浪漫了,不過這的確讓我收獲頗豐。我認為最大的收獲就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把治療的一些原則和過程看得過于神圣而不可侵犯,因而固守舊有的治療模式,以及與青少年來訪及其父母相處的方式。這些方式并不真正適合當今的孩子們和整個社區(qū)的需求,甚至不適合這個時代的治療師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在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與兒童青少年工作。這些方法確實存在,我希望你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其中的一些,并且在其他地方有所發(fā)現(xiàn)。我絕不會相信,人們可以從治療師的處方或指示中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從此改變自己的人生。我認為,作為治療師,只有更加自然、令人信服地為來訪提供這些要素,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影響力:自身的人格魅力、充滿智慧的見解和建議,以及溫暖、耐心和尊重等,包括(或許尤其是)對自己人性弱點的袒露。
對您的關注,我深表敬意和感激。
第一章 21世紀20年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當代父母面臨的信心和信譽危機
第三章 從長計議:帶領青少年走出兔子洞
第四章 心理治療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不良聲譽
第五章 青少年需要從治療關系中獲得什么?
第六章 強調誠信、尊重和責任,促進與青少年的溝通
第七章 青少年治療中破壞談話的五件事以及正確做法
第八章 幫助青少年擺脫困境:引發(fā)重要對話的策略
第九章 有悖于直覺的策略:讓青少年在治療中說話
第十章 診斷與處理:確定在青少年治療中該做什么
第十一章 對青少年及其家庭進行評估的過程和內容
第十二章 宏觀:讓治療在談話中發(fā)生,然后逐步推進
第十三章 微觀:選擇恰當?shù)母深A時機,提高治療效果
第十四章 避免與青少年來訪進行權力斗爭
第十五章 三位叛逆女孩與三種不同的治療
第十六章 站在每個人一邊:與青少年及其父母工作
第十七章 為無法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父母提供支持
第十八章 提高批判型、消極型、防御型和控制型父母的自我覺察
第十九章 雖敗猶榮:助人的力量與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