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民國時期奉天省長王永江(18721927 年)為核心,深入展現(xiàn)其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尤其聚焦于他進入奉系核心圈到與張作霖分道揚鑣直至逝世的關鍵十年。
王永江,這位被譽為奉系軍閥的財神的傳奇人物,在19211926年短暫的奉天省長任期內,政績斐然。他大力整頓東北吏治,讓官場風氣為之一新;憑借卓越的理財能力,成功扭轉奉天財政危機,使奉天省經濟逐漸走上正軌。同時,他積極發(fā)展實業(yè),為東北的工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教育領域,他更是遠見卓識,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為東三省培育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推動了當?shù)亟逃聵I(yè)的蓬勃發(fā)展。
然而,王永江與張作霖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他反對張作霖窮兵黷武,主張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民生。最終,因理念不合,他毅然辭職回鄉(xiāng),在對張作霖能改變主張的期盼中突然病逝,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
本書以大量檔案、史料為基礎,還原王永江從躋身奉系權力核心到抱憾離世的十年歷程。作者秉持客觀視角,既刻畫了王永江作為改革家的務實與遠見,也不避諱其在派系斗爭中的妥協(xié)與局限;既展現(xiàn)張作霖的梟雄手腕,亦揭露其窮兵黷武對東北命運的致命影響。透過這場博弈,讀者看到的不僅是一段被遺忘的東北崛起史,更是一名時代清醒者試圖力挽時代狂瀾的悲壯努力。
|
★內容充實,史料詳實,作者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資料,確保了史實的準確性
★文章結構清晰,敘述流暢,能夠將復雜的歷史事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
★照片的選擇增加了書籍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了解那個時代
|
王國棟
遼寧大連資深媒體人,鄉(xiāng)土文學作家。
近年來出版的紀實文學、報告文學作品有《中國第一工業(yè)團地》《 張立旗畫傳》《馬橋子·1984》《山·海·城》《行走·大黑山》《大美·金石灘》《百年老鎮(zhèn)董家溝》《故園尋跡·大連古城》等。
其中《百年老鎮(zhèn)董家溝》獲評大連金普新區(qū)第三屆金石文藝獎入圍作品;參與創(chuàng)作的品讀大連叢書入選2021年度大連文藝界十件有影響的作品; 2023年,獲得遼寧省第十屆四佳人物之最佳讀書人獎。
霍忠欽
1955年出生于遼寧大連金州,王永江先生的曾外孫。1974年在內蒙古武川縣插隊勞動。20世紀80年代末在北京大學成教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外企工作,直至退休。曾參與京劇劇本《曲氏井》的創(chuàng)作。近年來致力于王永江先生作品和史料的收集以及王永江先生部分著作手稿的整理工作。
壹 進入奉系核心圈
轟動一時的奉天軍警之爭 / 001
奉天省財政窘困由來已久 / 009
王樹翰與王永江之上下 / 016
掌控官銀號 壓縮開支 整頓稅收 / 025
財政廳大院里的老榆樹 / 038
貳 從財政廳廳長到奉天省省長
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卻偏給 / 042
從盛京到奉天,細說前世今生 / 045
縣知事學和推行區(qū)村制 / 052
座右銘:不作私黨、不用私人、不蓄私財 / 059
推崇霸王之道,效仿管仲治齊 / 064
以廉自持,秋霜烈日;相貌堂堂,剛直不阿 / 070
省長的一地雞毛蒜皮 / 080
叁 精英薈萃 治奉有方
最得力的政務廳廳長王鏡寰 / 083
兩任實業(yè)廳廳長談國桓與張之漢 / 091
一言難盡的教育廳廳長謝蔭昌 / 099
奉天第一任市長曾有翼與公立醫(yī)院院長阮振鐸 / 102
肆 奉海鐵路與東北大學
第一條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鐵路奉海路 / 107
總辦王鏡寰不負使命 / 113
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伊始 / 118
聘請大師,精英云集 / 123
五卅學潮事件的沖擊 / 126
伍 奉系里的蜜月期
從張作霖和王永江的形象說起 / 130
奉系里的派系 / 134
袁金鎧拉王永江入圈 / 138
奉天城里的隆中對 / 144
陸 文治派與將相和
友人提攜,走出金州 / 150
奉系里的遼陽派 / 156
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 / 163
從兩知的將相和到分道揚鑣 / 168
三星隕落,奉系傾頹 / 172
奉系元老派里的大佬們 / 178
柒 知日派與先覺者
滿鐵與關東軍東北揮之不去的影子 / 182
關于收復關東州失地的提議 / 185
巖間德也、田島富穗再到安岡正篤 / 188
捌 與張作霖分道揚鑣
轉折點發(fā)生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之后 / 199
以退為進贏了第一局 / 205
重返奉天,飛龍在天 / 214
軍費之爭與理念之差 / 217
郭松齡事件促使他下定最后的決心 / 220
王永江用筆桿子伐我 / 226
眾說客云集古城,張作霖望眼欲穿 / 232
事有轉圜又生變 / 241
玖 大星隕落,死因謎團
病逝家中卻有揮之不去的謎團 / 246
古城的出殯儀式和鐵龕紀念公園 / 250
祭文、悼詩折射出的歷史評價 / 258
東北稍縱即逝的機會與教訓 / 268
拾 詩詞文字見境界見精神
《鐵龕詩存》中友人的序言 / 280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 286
寫家鄉(xiāng)的詩詞與家國情懷 / 293
附錄1 王永江大事年表 / 298
附錄2 王永江墓志銘 / 313
主要參考文獻 / 316
后記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