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秉承劉鳴遠先生“全面、系統(tǒng)、動態(tài)”的發(fā)育生物學思想而編寫的一部教材。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在介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和生物多樣性演化的基礎(chǔ)上,分別從細胞、組織、器官的層面上講授各層次的結(jié)構(gòu)、功能和演化,以及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過程、特點及其調(diào)控;下篇“各論”則按照植物界從低等到高等的演化順序,講授植物界各大類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個體發(fā)育,最后介紹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1988.9-1992.7哈爾濱師范大學 本科 生物教育專業(yè)
1992.9-1995.6哈爾濱師范大學 研究生 植物學專業(yè)
2001.3-2006.12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博士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
1995.7-今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教師
目錄
序
前言
緒論 1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 1
第二節(ji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 3
第三節(jié) 植物科學的發(fā)展歷程 9
第四節(jié) 學習植物生物學的科學方法 12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植物細胞. 15
第一節(jié) 細胞的起源和演化 15
第二節(jié) 植物細胞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19
第三節(jié) 植物細胞的代謝 32
第四節(jié) 植物細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 52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和組織的演化 63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組織 63
第二節(jié) 植物組織的演化 71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和系統(tǒng) 72
第一節(jié) 種子和種苗 72
第二節(jié) 根 78
第三節(jié) 莖 93
第四節(jié) 葉 103
第五節(jié) 花 116
第六節(jié) 果實 139
第四章 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及調(diào)節(jié) 149
第一節(jié) 植物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49
第二節(jié) 種子萌發(fā)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161
第三節(jié) 植物營養(yǎng)生長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161
第四節(jié) 植物生殖生長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169
第五節(jié) 植物衰老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171
下篇 各論
第五章 植物界的概述 175
第一節(jié) 分類和分類系統(tǒng) 175
第二節(jié) 植物分類的等級和命名 176
第三節(jié) 植物界的類群 177
第四節(jié) 植物檢索表及其應(yīng)用 178
第六章 藻類植物 181
第一節(jié) 藻類植物出現(xiàn)的地史條件和分布 181
第二節(jié)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81
第三節(jié) 藻類植物的分類 182
第四節(jié) 藻類代表植物的個體發(fā)育 182
第五節(jié) 藻類植物的演化 191
第七章 苔蘚植物 196
第一節(jié) 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196
第二節(jié) 苔蘚植物的分類 197
第三節(jié) 代表植物的個體發(fā)育 198
第四節(jié) 苔蘚植物的演化 200
第五節(jié)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jīng)濟價值 201
第八章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 202
第一節(jié)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出現(xiàn)的地史條件及分布 202
第二節(jié)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03
第三節(jié)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分類 205
第四節(jié)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個體發(fā)育 210
第五節(jié)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演化 213
第九章 裸子植物 215
第一節(jié) 裸子植物的特征 215
第二節(jié) 裸子植物的分類 216
第三節(jié) 裸子植物的個體發(fā)育生活史 224
第十章 被子植物 227
第一節(jié)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27
第二節(jié) 被子植物分類的依據(jù) 228
第三節(jié) 被子植物主要的分類系統(tǒng) 229
第四節(jié) 被子植物的主要類群 232
第五節(jié) 被子植物營養(yǎng)發(fā)育個例及其生態(tài)演化意義 278
第十一章 植物與環(huán)境 291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生態(tài)適應(yīng) 291
第二節(jié) 植被分布規(guī)律和植被類型 298
第三節(jié) 植物與人類的生態(tài)關(guān)系 302
主要參考文獻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