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現代漢語詩歌尤其是現代派新詩產生以來,就一直面臨“難懂”的質疑。本書針對這一問題,在朱自清、聞一多等人“解詩”努力的基礎上,從新詩的內部建構和外部環(huán)境出發(fā),試圖建立起解讀現代漢語詩歌尤其是現代派新的路徑。
孫玉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現實的與哲學的——魯迅〈野草〉重釋》、中國現代詩歌及其他》、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中國現代詩歌藝術》、《中國初期象征派詩歌研究》、《〈野草〉研究》等。
代序:完成自我與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關于當代詩歌傳達與接受關系的沉思
第一章 朱自清與中國現代解詩學
一 中國現代解詩學的誕生
二 朱自清對現代解詩學的倡導
三 現代解詩學的理論內涵
四 現代解詩學的公共原則
第二章 現代詩人的玄想思維與文化結構
一 解詩的必要與解詩學的確立
二 讀詩解詩與“詩的思維術”
三 閱讀接受與思維差異的誤讀
四 閱讀接受與文化差異的誤讀
第三章 對話:互動形態(tài)的闡釋與解詩
一 雙向經驗交匯與批評主體意識的強化
二 對話的介入與走向深化的解詩
三 解詩者的尷尬與解詩的美麗 代序:完成自我與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關于當代詩歌傳達與接受關系的沉思
第一章 朱自清與中國現代解詩學
一 中國現代解詩學的誕生
二 朱自清對現代解詩學的倡導
三 現代解詩學的理論內涵
四 現代解詩學的公共原則
第二章 現代詩人的玄想思維與文化結構
一 解詩的必要與解詩學的確立
二 讀詩解詩與“詩的思維術”
三 閱讀接受與思維差異的誤讀
四 閱讀接受與文化差異的誤讀
第三章 對話:互動形態(tài)的闡釋與解詩
一 雙向經驗交匯與批評主體意識的強化
二 對話的介入與走向深化的解詩
三 解詩者的尷尬與解詩的美麗
四 經驗差異的對接與詩作傳達的窗口
第四章 朱自清現代解詩學思想的理論資源
一 解詩學思想的西方理論接受
二 古典詩歌文本的解詩實踐
三 反思春秋漢儒的賦詩與說詩
四 “詩無達詁”與“多義當以合為準”
第五章 聞一多的現代解詩學思想
一 進入文本:神秘·幻象·文字
二 現代眼光:解讀原初世界
三 多重接受:隱喻、象征、多義
第六章 聞一多對于新詩神秘美的構建
一 神秘美詩學觀念的自覺
二 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神秘美的探求
三 最高的情感與《奇跡》解讀
四 神秘美與新詩觀念的現代性
第七章 朱光潛關于解詩觀念與欣賞思想的闡釋
一 詩不能解與經驗的重合
二 追蹤背景與詩的再創(chuàng)造
三 距離·想象·聯想空間
第八章 40年代:現代性視角的闡釋與解讀
一 廢名:以新詩文本解說進入大學課堂
二 袁可嘉:新綜合傳統(tǒng)探索中的解詩
三 唐湜:意象背后的文本關注與闡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