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首部探索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的著作! ☆ 王巍作序推薦! ☆ 兩個IT男,從爬蟲抓取P2P借貸和眾籌的幾億行數據開始,磕磕碰碰,一直研究到比特幣的技術和貨幣機理,思考互聯網思想下金融行業(yè)的變革和路徑。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作序推薦。
李耀東,工學博士,副教授,“零壹財經”研究員,互聯網愛好者,熱愛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的一切事物,如P2P借貸、眾籌、移動支付、智能理財、虛擬貨幣。合著《比特幣》《互聯網金融的三個層次》等,目前從事P2P借貸、眾籌等行業(yè)研究與行業(yè)報告的編寫工作。
李 鈞,壹比特數字科技CEO,專欄作家,互聯網愛好者。著有《比特幣》《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yè)白皮書2013》等。
Ⅲ 總 序/柏亮
Ⅴ 推薦序/王巍
Ⅷ 自 序
001 第一章 攪局者
003 阿里巴巴和它的小伙伴們
003 阿里巴巴跨界金融的初體驗
008 阿里小貸
012 余額寶
015 阿里信用支付
016 京東的供應鏈金融
021 蘇寧的銀行夢
025 一個縮影第三方支付的成長史
025 全球電子支付鼻祖PayPal
Ⅲ 總 序/柏亮
Ⅴ 推薦序/王巍
Ⅷ 自 序
001 第一章 攪局者
003 阿里巴巴和它的小伙伴們
003 阿里巴巴跨界金融的初體驗
008 阿里小貸
012 余額寶
015 阿里信用支付
016 京東的供應鏈金融
021 蘇寧的銀行夢
025 一個縮影第三方支付的成長史
025 全球電子支付鼻祖PayPal
033 中國第三方支付的群雄逐鹿
039 第二章 補局者
041 P2P借貸的野火春風
041 P2P借貸的誕生
044 P2P借貸的國內外發(fā)展
049 空白市場的遍地筍尖
050 智能理財
056 金融垂直搜索
065 第三章 變局者
069 馬明哲重塑平安集團
069 平安集團的歷史與概況
071 “三馬賣保險”
072 面向互聯網的業(yè)務整合
075 創(chuàng)立陸金所,試水P2P貸款
077 全面布局網絡金融
081 傳統金融業(yè)務的互聯網化
081 網上銀行
084 網上炒股
086 網上基金超市
088 跨界電商
093 傳統機構對空白市場的掘進
093 國家開發(fā)銀行的“開發(fā)性金融”
097 東方資產挺進小額信貸
098 民生銀行的“兩小戰(zhàn)略”
103 第四章 新局面
105 工業(yè)時代與互聯網時代
105 工業(yè)時代
110 后工業(yè)時代
114 互聯網時代
119 中國金融改革
119 中國金融改革與發(fā)展的歷程
123 成就與挑戰(zhàn)
127 當前時代的金融局面
127 全球金融格局
131 金融創(chuàng)新的新視角
134 我國的金融改革訴求
139 第五章 互聯網邏輯
143 互聯網思想
143 互聯網發(fā)展簡史
145 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思想
147 藍海戰(zhàn)略
151 長尾理論
155 互聯網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及趨勢
155 Web 2.0
158 社交網絡
161 云計算
164 大數據
166 移動互聯網
171 第六章 互聯網金融的內涵與結構
173 電子商務對互聯網金融的啟發(fā)
177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思想的金融
177 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內涵
179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
181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脫媒”
183 互聯網金融的要害在于長尾市場
183 金融長尾市場
185 普惠與去中心化的互聯網金融
187 互聯網金融的思維模式
189 互聯網金融的三個層次
189 交易技術、交易結構與權力契約
192 三個層次的關系
194 互聯網金融的結構演化
197 第七章 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技術
199 移動支付
200 Square的移動支付方案
204 Square的競爭對手
207 國內的情況
211 直銷銀行
212 ING Direct
216 M-PESA
221 Simple公司
224 國內的情況
227 數據金融
228 ZestFinance
232 Kabbage
233 OnDeck
237 渠道金融與互聯網財富管理
238 渠道金融
240 互聯網財富管理
242 機遇與挑戰(zhàn)
245 個性化保險
246 形形色色的個性化保險
249 國外保險業(yè)的兩個大數據案例
254 發(fā)展前景
259 第八章 互聯網金融的交易結構(一)
261 P2P借貸
261 P2P借貸的定義
263 美國最大的P2P借貸平臺Lending Club
266 我國的P2P借貸市場
269 我國P2P借貸市場的風險
272 P2P借貸的特點、前景與意義
277 眾籌融資
278 ArtistShare
280 Kickstarter
283 IndieGoGo
284 國內的眾籌平臺
286 股權眾籌融資
288 眾籌融資的特點與意義
291 第九章 互聯網金融的交易結構(二)
293 Foliofn債權票據交易平臺
294 Lending club二級交易平臺
299 Prosper二級交易平臺
301 借鑒價值
303 TRE應收賬款交易平臺
303 概況
304 平臺交易特色及競爭優(yōu)勢
307 TRE平臺交易風險問題及發(fā)展前景
308 借鑒價值
309 SecondMarket非流動資產交易平臺
309 平臺歷史、概況及監(jiān)管
311 平臺交易特色及優(yōu)缺點
313 借鑒價值
315 經驗總結與啟發(fā)
319 第十章 互聯網金融的權力契約
323 比特幣
323 比特幣的起源
325 比特幣的原理與發(fā)行
327 比特幣的特點
329 比特幣的價值與意義
333 Ripple網絡
333 早期Ripple網絡
335 再造Ripple網絡
336 Ripple網絡的功能
338 Ripple網絡的個人貨幣
341 機構貨幣
341 社區(qū)貨幣
344 企業(yè)貨幣
349 舊契約解體與新契約出現
349 貨幣契約
351 貨幣的非國家化
352 貨幣發(fā)行的去中心化
354 互聯網金融的新型契約
357 第十一章 新融合,新資產
359 新融合,新服務
359 金融企業(yè)的內部融合
365 人才、技術、渠道與產品融合
368 跨業(yè)并購
371 新生活,新資產
371 實物資產的流動性和金融屬性增強
383 互聯網生活與互聯網資產
389 互聯網金融與新型資產管理
395 第十二章 普惠金融與民主金融
397 普惠金融
397 金融排斥與金融歧視
399 普惠金融的理念、案例與前景
401 互聯網金融對于普惠金融的促進作用
405 民主金融
405 民主金融的內涵與框架
408 互聯網金融是民主金融的起點
413 第十三章 互聯網金融的猜想
417 互聯網金融的幾個關鍵詞
417 長尾、普惠與個性文化
421 去中心化
422 關于脫媒
425 從互聯網金融到人人金融
425 經濟活動的全面數字化
427 P2P經濟網絡
429 人人社會
434 當挖礦成為常態(tài)
438 人人金融
441 互聯網金融的商機
442 數據金融
443 移動金融
445 個人金融
446 后臺金融
447 P2P金融
448 自金融
449 互聯網資產管理
450 金融網絡基礎設施
451 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的可能性
455 互聯網金融的制約、風險與挑戰(zhàn)
455 制約
458 風險與挑戰(zhàn)
461 結語
463 后記
總序/ 柏亮(零壹財經)
“零壹財經”:互聯網金融+
萊布尼茨發(fā)明的二進制計數法成為計算機程序的運行基礎,引領我們進入了互聯網世界。萊布尼茨說,“1與0,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
“零壹財經”書系可以定義為“互聯網金融+”系列書籍,發(fā)端于互聯網金融研究,用互聯網思想和互聯網金融的基本邏輯搭建內容體系。在我們的計劃中,它具備以下基本特點:
第一,在研究和思考問題時,回歸到無的狀態(tài)(0),清零先入之見,用數據、事實描述事物的基本面目;
第二,關注事物的初始狀態(tài)(1),盡最大努力厘清它的來龍去脈,注重基礎,探望前沿;
第三,以互聯網金融為主軸線,以開放、自由、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創(chuàng)作、編寫和翻譯好的內容;
第四,基于主軸線豐富我們的內容(+),在比較有把握的情況下把“其他資產交易”、“其他行業(yè)”、“其他情況”接入到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和思考框架之中;
第五,還有一些關于互聯網和金融的思想性書籍和基礎書籍;
第六,沒有固定體例和口味。
至于“零壹財經”書系的動機和意義萊布尼茨那句話里的每一個詞匯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淵源、造物、秘密、美妙、典范。最小的粒子和最浩瀚的世界,都有無盡的趣味引誘著我們。我們選擇的入口很小,也不太小。
“零壹財經”是一個專注于互聯網金融研究的團隊。我們希望“零壹財經”的每一本書都淳樸、大方、謙卑、有力量。
推薦序/王巍(中國金融博物館 理事長)
新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和金融家進入中國社會的主流
這本書是一部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爆發(fā)的紀實,也有作者勉為其難的歸納與解析。2013年以來,中國金融界迅速地被互聯網技術與人才侵襲和蠶食,這是一個不爭的現實。相對于“80后”的互聯網原住民一代的陣陣亢奮而言,自以為貴族特權的傳統金融一代感受的是無休止的焦慮。無論雙方如何評價對方的陣腳,金融業(yè)的傳統坐標和參照系已經瓦解,這就是顛覆。
不同的觀察角度和客戶體驗導致了不同的判讀,猶如盲人摸象一般,每個人都自以為憑借火眼金睛看到了未來,于是,流行在各個微信群里的文字被反復轉發(fā),肆意解讀。大多數人都在充滿興奮地傳遞各種觀念,卻在幾個月后發(fā)現仍然在同一漩渦里自雄自壯地兜圈子。彼此強化處在所謂前沿的感覺,遙遙地看著新大陸,卻沒有一支安全穩(wěn)妥的艦隊。
我們正處于哥倫布、麥哲倫和達迦馬的時代,所有人都覬覦巨大的商機,爭先恐后地出海,用絕大多數失敗的冒險來慢慢繪出一幅新時代的地圖。每個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僥幸抵達彼岸的先驅者未必有很好的下場。好在,我們今天的一代已經不再是成王敗寇的功利主義了,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便是最大的回報。
作為從事傳統金融而且厭惡保守的體制的老江湖,自然為這個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歡欣鼓舞。盡管我沒有很真切的互聯網思維體驗,卻有著豐富的金融市場與體制變革的觀察,特別是過去幾年創(chuàng)建金融博物館的歷程,讓我有著另一層思考和品味。
我以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盛行有這樣幾種因素,也是機遇:
第一,互聯網思維、平臺和技術已經達到了臨界點,可以突破壟斷金融制度的嚴防死守,自下而上地在底層(普通消費者、創(chuàng)業(yè)者和小微企業(yè)群體)破土而出,撼動并瓦解了傳統的金融體系幾乎所有支撐點,包括支付、信用、監(jiān)管及財富形態(tài)等;ヂ摼W金融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生態(tài)圈,正在迅速地向教育、醫(yī)療等消費者服務為主體的產業(yè)蔓延。我們討論的不再是金融的顛覆,而是社會生態(tài)的再造。
第二,利率自由化主導了金融結構的全面洗牌。相對于過去三十多年的各個領域的改革,資金價格的市場化真正是深入了市場經濟的骨髓和血脈,這才是決定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所有的產業(yè)、企業(yè)和家庭的資產定價基礎都會重新調整,如同美國和日本20世紀80年代的利率自由化一樣,中國也會迎來一個全新的資本市場結構的變革與產業(yè)的洗牌;ヂ摼W金融在這個時點上攻城略地,真是風云際會的金融大時代。
第三,以“80后”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生代全面入場中國市場經濟與社會主平臺,徹底洗禮了傳統交易主體的觀念與行為。新一代沒有體制改革的使命和負擔,在計劃經濟的域外創(chuàng)業(yè),敢想敢干敢于突破,依托互聯網這個真正開放和自由的平臺。他們對新技術和新社會充滿理想,陽光心態(tài),過去十年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巨大成功鞏固了他們的自信和攻擊力。他們已經成為中國主流社會的中堅力量,新一代代表我們的未來。
這本書寫的是小荷初露的互聯網金融風云,一年后,我們將會另有一番風雨和別樣景致。不過,翻檢當下,標識里程,讓我們體驗金融創(chuàng)新在何處令人熱血沸騰,在何時痛失良機,又如何涅重生,這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閱讀經歷。感謝作者們。
2013年12月24日
自序/李鈞
互聯網金融的節(jié)奏
剛開始做互聯網金融研究的時候,我完全抓不住邏輯脈絡和層次。就像在戀愛中抓不住情感節(jié)奏一樣,有些尷尬,不知從何做起。而戀愛關系總要繼續(xù)發(fā)展,我就只能根據有限的舉動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同樣,互聯網金融中的人人貸、余額寶、微信支付、比特幣……一路下來,我看到了具體舉動,看到了葉子和果子,卻遲遲找不到枝干,也不知做何預測。
后來,我只好先挑了個最火的行業(yè),嘗試做了一些數據分析磕磕碰碰完成了《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yè)的白皮書》,然后是我和同事們又考察了眾籌、移動支付和互聯網財富管理等行業(yè),也計劃出版相關的書籍。但在此之前,我的本意是先理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自洽的邏輯:在互聯網金融的大命題下,到底有哪些層次邏輯,有哪些機構行業(yè),有哪些商業(yè)可能?否則即使做了很多數據分析和文獻翻譯的體力活,在整體思路上也還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在衛(wèi)生間、地鐵和咖啡店里,我七七八八想了些東西,列出了一些框架和思路。這些構成了本書的部分目錄,重點反映在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金融的邏輯層次方面。
再后來,我開始研究比特幣,幾乎是不能自拔我的筆記上寫著:貨幣才是最基礎和最大的金融;ヂ摼W貨幣才是互聯網金融的最高階段,而比特幣無疑是互聯網貨幣皇冠上的明珠。我的經濟學基礎欠奉,話語或許比較幼稚。但我確實在比特幣上花掉了大半年時間(當然,后來比特幣的發(fā)展是我預料不到的,而我居然到比特幣領域創(chuàng)業(yè)又是當時不敢想象的。),也就擱置了《互聯網金融》的寫作計劃,倒是與別人合作完成了一本科普性質的書《比特幣》。
但是,比特幣的研究卻讓我獲得了觀察互聯網金融的新視角。重新審視以前的工作,互聯網金融盡管仍籠罩于迷霧之中開始在我腦海中浮現出整體的輪廓,日漸鮮明。作為工作的一部分,我把之前的片段整理出來,成稿成書。在此過程中,耀東老師付出了大量的勞動,撰寫了主要章節(jié),提出新的觀點,并深化了我的思考。
關于本書的核心內容,我想說:我從不懷疑互聯網會顛覆金融,就像它顛覆新聞、音樂和零售那樣。但金融業(yè)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顛覆過程可能更艱難,也可能更具爆發(fā)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就迫使我們從更加寬泛的角度理解技術革命的含義,梳理工業(yè)時代與互聯網時代的分野,從而將相關思路投射、印證于互聯網金融,考察其核心特點和顛覆特質。
因此,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探討并不局限于技術本身的確,互聯網技術會使金融交易過程變得高效便捷,但僅此尚稱不上是一種革命,革命極有可能是指互聯網以其去中心化的思想改變交易結構,甚至形成新的金融權力結構;ヂ摼W金融是基于互聯網思想的金融,技術作為必要支撐,兩者相輔相成。
互聯網的金融銷售渠道、金融垂直搜索,甚至移動支付,都是交易過程便捷化、高效化的體現。已經出現的P2P借貸和眾籌是交易結構改變的良好案例。至于金融權力結構嬗變的可能性,則要看比特幣等更新的事物多大程度影響金融權力頂層設計。而交易過程、交易結構和金融權力三個方面,也是我認為的互聯網金融從低到高的三個層次與維度。這三個層次,代表著逐步接近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的趨勢。
是的,互聯網金融是個新生事物,更是個龐大命題。作為系統性探討這一新生事物的專著,它肯定還不夠好,甚至可以說欠缺之處頗多包括笨拙模仿《連線》的風格,以及缺乏學術鍛煉帶來的嚴謹性問題。在寫作過程中,新的現象、新的理論時刻闖入眼簾,我的思路為此經常停滯,甚至引發(fā)激烈爭論。本書的部分內容誠懇、認真地反映了這些沖突和爭論,而沒有刻意調和。因為在我看來,互聯網金融大致方向如此,它的概念仍在不斷衍生之中。而其結局,無疑是開放的,有待我們進一步觀察、實踐和探索。
我在大學期間修讀計算機與工業(yè)設計,曾經夢想是做一個產品經理,持續(xù)接受用戶的體驗反饋,不斷更新版本。所以預先謝謝你可能提出的意見,我將在后續(xù)的研究和版本中予以補充和修正。
最后,感謝耀東老師在我“沉迷”比特幣的時間里,很多章節(jié)的內容都被我荒廢和放棄了,耀東老師不僅僅做了補充,深化,還提出了非常多新的觀點。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由耀東老師寫作的。感謝耀東老師的夫人王老師,和柏亮的夫人另一個王老師,我經常半夜騷擾你們的老公討論書稿相關內容,多謝包涵。
盧薇老師,你對互聯網金融感興趣,這本書差不多已把我所知道的淺薄信息和知識都放在里面。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探討行業(yè)而可以聊些別的,因為我對你更感興趣,而不是這個行業(yè)。
互聯網會顛覆金融,就像它顛覆新聞、音樂和零售那樣。但金融業(yè)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顛覆過程可能更艱難,也可能更具爆發(fā)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就迫使我們從更加寬泛的角度理解技術革命的含義,梳理工業(yè)時代與互聯網時代的分野,從而將相關思路投射、印證于互聯網金融,考察其核心特點和顛覆特質。比特幣的研究卻讓我獲得了觀察互聯網金融的新視角。重新審視以前的工作,互聯網金融盡管仍籠罩于迷霧之中開始在我腦海中浮現出整體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