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中的價值觀與美德:比較研究視角(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學術前沿系列;“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
定 價:58 元
- 作者:[荷]米歇爾·S·德·弗里斯 等
- 出版時間:2014/9/24
- ISBN:9787300198941
-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035
- 頁碼:262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旨在厘清公共服務學者、實踐者和建議提供者在公共行政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方面應立足的基礎。本書審視了公共服務領域的一些“假說”,即那些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因而未曾言明和檢驗的說法。本書闡述了公共部門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最新進展,介紹了在解決價值觀與美德問題方面,公共行政學科、理論和實踐取得的進步。這些趨勢、介紹、理論和比較有助于解答行政倫理的多樣性是怎樣體現的,以及多樣性產生的原因等問題。本文在匯集不同學科學者的智慧以及深入的案例研究后得出結論:在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影響下,工具性價值觀和隨之產生的倫理成為主導,更為基礎的價值觀則已被忽略。
米歇爾S德弗里斯(Michiel S. de Vries),荷蘭內梅亨大學公共行政學院院長。現任國際行政院校聯(lián)合會副主席,兼任《國際行政科學評論》等公共行政期刊編委會成員。同時,他還是國際行政院校聯(lián)合會地方治理與發(fā)展工作組組長、中東歐和中亞公共行政改革工作組組長。其研究領域包括政策評估、政策變遷和比較行政學。主要著作有《促進地方政府的發(fā)展》、《決策制定中疏忽的重要性》、《過渡時期西方給中歐建議的背后故事》等。
金判錫(Pan Suk Kim),韓國延世大學政府與商業(yè)學院公共管理學“安德伍德杰出教授”,延世大學減貧與國際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主席、聯(lián)合國公共行政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曾任韓國中央政府總統(tǒng)人事政策秘書。其文章廣泛刊載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領域的主要國際期刊,并出版了數本著作,主要著作有《東盟成員國和韓國的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東盟成員國和韓國的公務員制度與公務員體制改革》等。
第1章本書簡介 (米歇爾S德弗里斯 金判錫)
1.1引言
1.2本書計劃
1.3價值觀與人權
1.4義務論倫理
1.5目的論倫理
1.6美德及其實踐
1.7本書綱要
第2章當代公共服務的治理與價值觀 (查爾斯加洛法羅)
2.1引言
2.2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契約狀態(tài)下的價值觀管理
2.3公共機構的價值觀管理
2.4公共價值觀管理
2.5公共價值觀和倫理的全球概況
第3章公共美德方法 (貝里索倫) 第1章本書簡介 (米歇爾S德弗里斯 金判錫)
1.1引言
1.2本書計劃
1.3價值觀與人權
1.4義務論倫理
1.5目的論倫理
1.6美德及其實踐
1.7本書綱要
第2章當代公共服務的治理與價值觀 (查爾斯加洛法羅)
2.1引言
2.2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契約狀態(tài)下的價值觀管理
2.3公共機構的價值觀管理
2.4公共價值觀管理
2.5公共價值觀和倫理的全球概況
第3章公共美德方法 (貝里索倫)
3.1引言
3.2公共美德方法的核心要素
3.3美德倫理學
3.4美德倫理學課程
3.5結語
第4章歷史視角下的倫理與全球化:蘇格拉底對當今的重要性 (迪米特里厄斯阿基瑞斯)
4.1摘要
4.2引言
4.3是系統(tǒng)問題,但不是新問題
4.4作為角色模型的蘇格拉底
4.5政治與公共生活的規(guī)范化基礎
4.6理性、衡量與責任
4.7社會正義,團結,和諧……和靈魂
4.8帝國改變了政治、倫理和法律的基礎
4.9衰退與還原論
4.10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他們對今天的意義
第5章文化—經濟視角下的價值觀與美德 (艾爾克德瓊)
5.1引言
5.2經濟學和文化框架
5.3文化和跨國差異
5.4新公共管理
5.5國際政策建議和國際合作
5.6結語
第6章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的價值觀與美德 (伊萬娜索比斯 米歇爾S德弗里斯)
6.1引言
6.2社會心理學方法
6.3對社會心理學中價值觀與美德困擾的解釋
6.4社會心理學提供的解決方法
6.5對于公共行政中附加值的思考
6.6結語
第7章制度學視角下的價值觀與美德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文森特奧斯特羅姆)
7.1民主的邏輯基礎
7.2研究價值觀與美德的框架、理論及模型
7.3制度分析與發(fā)展框架
7.4在行為情景的框架下診斷并解釋
7.5在行為情景中預測結果
7.6評估結果
7.7將行為情景視為因變量的解釋
7.8多層次分析
7.9使用制度分析與發(fā)展框架
7.10結語
第8章作為次型B的公共行政:三分法再認識 (魯斯卡廷 亞歷山大庫茲敏)
8.1引言
8.2憲法權力和權威
8.3公共行政在政府決策過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8.4是否曾有過一個政治—行政二分法?
8.5結語
第9章發(fā)展中國家行政倫理的現時趨勢與困境 (沙姆蘇爾哈克)
9.1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公共行政領域也不例外。公共行政學是與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工商管理、經濟學、心理學以及工程技術相關聯(lián)的一個研究和分析領域。盡管公共行政學的發(fā)展歷程各國有別,但現代公共行政學的發(fā)展受到了政治學和法學的極大影響。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發(fā)表的題為《行政學研究》的論文是公共行政學科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該文認為,行政的科學概念需要從政治的爭吵中脫離出來。自那時起,人們提出了反映特定時期公共行政狀況的多種范式。
經濟危機時期出現的一些范式的共同特征包括高效性和經濟性。比如,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處于經濟大蕭條時期,隨著工商管理的發(fā)展出現了名為“最佳方式”的范式。同樣,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經濟和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許多國家,出現了新公共管理(NPM)理論,強調管理主義和管理技術、社會契約論和企業(yè)家精神、市場推動型技術、公民“顧客”論、放松管制和市場交易,以及加強績效管理。
可以說,沒有高效的行政,民主就無法發(fā)揮作用,但是其他關于價值和美德等方面的觀點則可能更加切中公共行政的本質和動態(tài)。過分強調工具性管理主義曲解了公共行政的意義。高效性和經濟性不能完全反映涉及公眾以及公共結果現象的復雜性。單憑商業(yè)型管理模式并不能解決公共部門內的所有問題。新公共管理或后新公共管理可能適用于某個國家,但它并不是普遍適用的,因為每個社會各有不同。因此,要超越嚴重依賴經濟和管理理論的新公共管理和后新公共管理,就有必要對治理的基本方式和工具性方式進行批判性分析。
在金融動蕩時期,人們容易犧牲美德和價值而追求高效性和經濟性。實際上,價值和美德這兩個要素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美德是被視為公共領域內良好道德行為之基礎的原則。它是基于高道德標準的一種思想和行為模式,這些標準可以看作廣義的價值。價值可以被定義為選擇合適的行為過程或結果時的廣義的偏好。價值反映了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的是非觀、善惡觀,能夠幫助人們在解決人類共同的問題時選擇方案。從更高的層面上說,價值對于善良的、富于同情心的組織以及這里所說的公共行政的存在和進一步發(fā)展也至關重要。再上升一個層面來說,對于展現出智慧、勇氣、溫和與公正等品德的社會中優(yōu)質生活的發(fā)展,價值也可作出重要貢獻。當諸多價值互相碰撞,需要作出個人抉擇時,當需要對不同價值進行權衡取舍時,當一個人不能再倚賴一般的規(guī)則時,美德就變得尤為重要。價值和美德特別需要體現個人行為特點和責任感的內在品質。有關美德和價值的論述對于公共事務的發(fā)展,尤其是公共行政的發(fā)展來說仍至關重要。由于道德和倫理是全球公共事務的核心因素,所以共同的美德和價值應該在公共行政領域得到更廣泛的討論、傳授和推廣。我們需要對行政領域面臨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展開更多的學術討論,而本書滿足了這一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公共服務方面的教學和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