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寧波出版社寧波文化叢書(第一輯)之一,從屬于寧波市文化精品工程項目。本書分為浙東學術初創(chuàng)浙東朱學之興起浙東心學之輝煌等八個章節(jié)。本書在綜述部分以月湖為視角,將之定義為浙東學術的搖籃,以此為基礎概述了浙東學術的發(fā)生、發(fā)展及特點本書主要對浙東學術中包含的主體要素逐章加以論述,以人物為線索,將朱學、心學、史學等研究的傳
本書共四篇,按照“一脈三高峰”的結構,再現(xiàn)了瑞安先哲以舍我其誰之擔當和前仆后繼之氣概,遠肇永嘉學派、中興瑞安新學、近啟溫州模式的探頤索隱過程。
《性理大全書》,明代胡廣率楊榮、金幼孜等文臣奉旨編纂而成。該書采集宋元理學家著作、言論成書,囊括如周敦頤、二程、朱熹、陸九淵等儒家學者一百二十余人,學問涉及歷史、政治、禮學、性理之學等諸多門類。該書內(nèi)容豐富,薈萃了理學家對歷代政治、臧否人物、道統(tǒng)治統(tǒng)、儒家禮儀,特別是心、性、理、情、數(shù)等理學重大問題的探討,文獻資料豐富
南宋淳熙年間,國勢頹唐,中興無望,滿朝文武貪圖安樂。朱熹等儒人屢獻良策,不被采納。恰遇連年大旱,孝宗皇帝任命朱熹為南康知軍。朱熹在信州道上巧遇武帥辛棄疾,二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辛棄疾以一方端硯相贈。朱熹見硯上刻著“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字,心下十分喜歡,視為珍寶。朱熹與辛棄疾、陳亮、趙汝愚等交厚,常泛舟九曲,詩酒相酬
本書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數(shù)4000冊,豆瓣評分8.7,近幾年不斷有讀者問起,舊書在孔網(wǎng)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現(xiàn)納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裝再版,作者進行了適當?shù)脑鰟h,重寫了一篇較長的后記。 在宋明理學的展開過程中,張載哲學所發(fā)揮的樞紐性作用,早已成為學術界的一般常識。長期以來,關于張載的研究和討論一直是中國哲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宋元學案》是由清代著名學者黃宗羲于康熙年間草創(chuàng),其末子黃百家等人續(xù)編,乾隆初年由全祖望修補,道光年間由王梓材、馮云濠等人校訂整理而成的一部宋元儒學思想史巨著!<宋元學案>綜合研究》沿著宋元儒學思想史的發(fā)展脈絡,圍繞其原典及相關著作,以編纂者及歷代學者的評論為基礎,吸收海內(nèi)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宋元學案》
朱子在中國文化史上是承前啟后的核心人物,歷來研究朱子思想者多以其晚年思想為主,而對其早年問學之經(jīng)過鮮有全面探討者。本書以《朱子文集》與《朱子語類》等有關朱子的原始文獻為主,從歷史角度來探討朱子早年思想的變化過程及其意義。以“中和新說”的建立為界,朱子的思想至少經(jīng)歷了五個階段:最早受其父韋齋的影響,追求儒家色彩的“自得”
○底本精當,校本適當 ○點校精細,全式標點 ○版式精美,繁體豎排 ○精心編輯,精裝呈現(xiàn) 羅從彥著述之大者為遵堯錄八卷,構成后來豫章文集之主體。宋寧宗嘉定六年,權知南劍州軍州事劉允濟繳進圣宋遵堯錄八卷,直齋書錄解題更言「且為版行」。元泰定中,南平教授許源始刊豫章遺稿五卷。至正間,沙縣曹道振搜訪羅氏遺文,后得吳紹宗稿,加
本書共收錄20篇關于朱子文化與武夷山的學術論文,作者皆來自武夷山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和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的專家和學者。論文有理有據(jù)地闡述了武夷山水與朱子學的形成、朱子山水行蹤里的哲學思辨、朱子的山水美學等重要命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對張載關學及其發(fā)展演變加以介紹,內(nèi)容包括:關學的內(nèi)涵、關學的成因、關學的歷程、關學的特征、關學的價值、關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