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專為公文寫作人員打造的AI操作手冊。在公文寫作領域,效率和準確性至關重要,本書正是針對這一需求,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首先,本書深入介紹了AI公文寫作的基礎知識,包括公文的定義、分類、特點、作用及語言要求,旨在幫助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接著,本書深入探討了AI公文寫作的技術原理、環(huán)節(jié)、優(yōu)勢及發(fā)展趨勢,并分析
節(jié)日和漢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認識自然和自我的生動實踐,集中體現了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情感、聰明智慧、精神追求等精神特性。 《藏在節(jié)日中的漢字》將節(jié)日與漢字相結合,是一本從文字學、訓詁學的專業(yè)角度深入淺出地講解各種節(jié)日的知識讀物。本書選取除夕、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
《藏在節(jié)氣中的漢字》選取2016年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為對象,講解了二十四節(jié)氣創(chuàng)立的原因,按節(jié)氣的順序逐一分析各個節(jié)氣的時間和季候特點,解構節(jié)氣相關的古文字,使讀者更清楚地了解這些古文字的演變與節(jié)氣的關聯(lián),剖析其中蘊含的古文化知識,并鏈接節(jié)氣相關習俗、人們在這些節(jié)氣中的
古文字學初階
《怎樣學習古文》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古文研習指南,是一把開啟古文學習的金鑰匙。全書以找問題、比較、辨流別三大方法論為主線,系統(tǒng)剖析了從春秋三傳、《史記》、《漢書》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歷代經典名篇的創(chuàng)作特色與藝術得失。作者創(chuàng)造性運用劉勰《文心雕龍》六觀理論,將艱深的古文鑒賞之道轉化為可操作的學習路徑,帶領您由表及里地掌握古
本書以整體性的視角,探討了疑問代詞類周遍性主語句的性質、范圍和分類,運用三個平面理論,全面、細致地描寫和分析了該句式。本書在歷時研究基礎上,結合句式特點,提出疑問代詞類周遍性主語句是緊縮構式,根據疑問代詞的虛化程度,將句式進行微觀分類,不同的類別在句法、語義和語用方面既同且異。本書以發(fā)展的眼光和整體性的視角,結合從上而
公文寫作是各類組織都會涉及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傳統(tǒng)的公文寫作存在容易出錯、風格不一致、效率低等問題。在人工智能(AI)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浪潮中,公文寫作這項工作也可以借助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工具完成“升級”,實現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本書共17章,第1章以《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為依據,介紹公文的特點、作用、寫作
近年來,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口語能力一直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研究領域。本書從認知加工理論視角探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口語能力發(fā)展的認知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書中所有研究均基于認知行為實驗,強調口語能力不僅是語言技能,更是認知能力的體現。書中采取多維度、多側面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句法因素、韻律表征、詞匯激活和組塊加工對口語流利性的影
本書屬于浙江省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成果(第二輯)。本書簡要描寫金華方言的聲韻調、連讀變調、文白異讀、小稱音變等,以國際音標標注1000個漢字的老派與新派讀音,收集1200條方言詞及50個語法例句;語料方面既有規(guī)定內容的《牛郎和織女》長篇故事,又有廣泛流傳于當地的童謠、諺語、俗語、歇后語、謎語、傳說等口頭方言文化作品,還有即
"本書是“第十四屆中文教學現代化國際研討會”(2024年7月13日—14日,四川大學)會議論文集。本論文集收錄論文45篇、電子作品13個,論文作者來自中國、美國和越南三國。來自中國的論文共43篇(其中包括香港1篇、澳門2篇)、美國1篇、越南1篇。電子作品全部來自中國。論文內容包括以下7類:(1)特約報告;(2)中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