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伍詩妮的繪畫作品及評論文章,包括《景觀廢墟》《塔、帛畫與城市——從伍詩妮三個主題系列的作品談起》《景觀與我》《從女性視角到女性藝術——伍詩妮的藝術系統(tǒng)》等。
本書是中等職業(yè)教育美術繪畫專業(yè)“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依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美術繪畫專業(yè)教學標準》和最新的教學要求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透視認知、平行透視與成交透視、繪畫透視、設計透視。本書將透視知識滲透到美術繪畫基礎課程中,主題清晰,圖文并茂,淺顯易懂,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繪畫技法和原理
本書是對文士繪畫相關經(jīng)濟行為的探討,主要是從文士治生的視域內展開的。從治生的角度來討論文士賣畫,實際上意味著對于治生主體即文士群體的重視。透過以畫治生這一現(xiàn)象,本書更關注的是明末清初文士的歷史境遇,他們的所思所感、策略選擇、心態(tài)焦慮,都在賣畫一事中有所體現(xiàn),而他們的體驗與應對方式又進一步塑造了此一時期文士以畫治生的特殊
本書中,顧爺精選10位畫家,繼續(xù)以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帶領讀者領略西方繪畫藝術的魅力。內容包括:妓院里的伯爵;墨西哥老大媽;流浪的王子;藝術和破壞的區(qū)別;中毒的瘋子等。
童年和青春期的時光并非總是充滿歡樂,因為成長過程中帶來的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而在孩子的繪畫作品中出現(xiàn)的所有符號,都表達了他們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最強烈、最深刻的情感和沖動。因此,對孩子的繪畫作品進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讀懂孩子的內心,甚至確定問題所在。 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兒童和青少年繪畫作品中的一些常見符號,如太
這本書是關于意大利畫派藝術的研究著作,據(jù)1887年英語版影印。18世紀,威尼斯畫派獨樹一幟,占有特殊地位。萊亞德退休后到了意大利威尼斯,投入大量時間收集威尼斯畫派的作品,并就意大利藝術執(zhí)筆寫作。威尼斯畫派藝術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顯示現(xiàn)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人文主義的審美觀是一種人性解放的審美觀,它是在普遍的群眾渴求中孕
本書使用了編年敘史和“大師觀念”的基本框架,從東漢到宋初部分介紹了戰(zhàn)國與宋代繪畫、顧愷之、陸探微等早期山水畫家、六朝與隋代、唐代、法隆寺與敦煌的繪畫、牛馬畫家、五代畫家、花鳥畫和走獸畫等;宋代部分主要介紹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重要畫家、作品和流派。從元代到明代中期部分主要介紹了元代壁畫、趙孟頫、錢選、任仁發(fā)等傳統(tǒng)派
本書一部系統(tǒng)研究當代戲曲繪畫的學術專著。首先闡明了戲曲繪畫的概念、范疇、種類、特點,并簡要梳理了中國戲曲繪畫的歷史源流。主體部分對當代戲曲繪畫整體發(fā)展進行了宏觀研究。重點對當代戲曲題材的中國畫、油畫、連環(huán)畫展開深入考察和分析,對這三種戲曲繪畫的發(fā)展階段分期、題材路徑、表現(xiàn)路徑、風格流派、特點規(guī)律等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針對這
本書作了較為翔實而深入的“痕跡”歷史性考察分析。既遵從時間線搜集和整理了每個歷史時期繪畫中的“痕跡”現(xiàn)象,對這些“痕跡”的不同屬性做了盡可能客觀的成因研究,又將這些歷史中的繪畫作品中留存的現(xiàn)象還原到在藝術特有的上下文語境中,通過對代表性具體作品的研究折射出藝術家乃至對藝術史轉折產(chǎn)生深刻影響流派和風格特征的探討;通過藝術
《像藝術史學家一樣讀畫》一書旨在幫助讀者提升藝術鑒賞力和審美素養(yǎng)。針對人們面對主題紛繁、風格各異的西方繪畫毫無頭緒的問題,作者結合藝術史與美學理論,采用將不同時期的同主題畫作進行對比評述的方式,使讀者對西方繪畫2000年來的復雜變化一目了然。這種獨特的寫作方式既可以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以往可能需要數(shù)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關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