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保守”“反動”的刻板印象早已被打破,但完整揭示它的兩重性仍然是一個有待完成的大課題。本書認為,馬克思主義對待民族主義的完整立場是批判、借助和吸納。全書通過對經典作家著述中關于民族主義論述的解讀、對與民族主義有關的一些重大歷史過程的闡述以及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主義立場的分析系統(tǒng)闡述了這一觀點。全書視角廣闊、內容豐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社會主義中國高!半p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凝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術隊伍、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方向、推進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支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馮雪峰與俄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關系研究》將馮雪峰與俄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關系研究,置于20世紀中外文學理論關系的整體背景下,歷史地審視馮雪峰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譯介、接受、轉化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時運用個案研究、對比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統(tǒng)地闡明俄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對馮雪峰文藝批評思想的影響,全面深入的對馮雪峰文藝思想進行把握,客
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而“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則對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自然觀作出了人本主義或科學主義的理解。它們都沒有真正做到馬克思堅持的一切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自然。在新唯物主義思想發(fā)展階段,馬克思認為人現(xiàn)實生活的自然界是人能動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的人化的自然界。這就意味著人化自然就是
馬克思的土地產權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制度變遷理論、土地產權權能理論及其結合與分離理論、土地商品化及其配置市場化理論、地租理論、土地制度的歷史性和多樣性等。本書在分析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在中國農村土地的運用和發(fā)展基礎之上,分析目前我國農地制度出現(xiàn)的問題,汲取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的精華和智慧,以為我國農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論價值
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對于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yǎng),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墩胬淼墓廨x: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就是根據(j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滿足廣大黨員干部和理論
《城市區(qū)域化黨建與基層黨組織社會整合功能研究》聚焦新世紀以來城市基層黨建區(qū)域化的實踐“浪潮”,借鑒政治學、社會學和生態(tài)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將區(qū)域化黨建視為執(zhí)政黨領導國家一社會的方略轉變和回應型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行動,并把區(qū)域化黨建問題放在執(zhí)政環(huán)境轉換背景下加以考察,搭建“環(huán)境一主體一過程”分析框架,從政黨整合視角總結單位制
本書面向青年講述馬克思主義,在重溫青年馬克思的思想歷程和人生之旅中激勵青年,在解讀馬克思主義與世界青年和中國青年的歷史淵源中啟發(fā)青年,在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引領青年。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從馬克思的青年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論青年、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和歷史使命等方面解讀馬克思的青年觀;中篇重點闡釋青
自20世紀以來,倫理學在中國已經日益成為一門顯學。哲學社會科學其他門類學科均以各自的方式提出與討論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參與倫理學理論發(fā)展。但就研究現(xiàn)狀而言,與對應用倫理、中國倫理思想、西方倫理思想的研究相比,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一度出現(xiàn)被邊緣化的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展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本書精選了《人民日報》近年來發(fā)表的學習闡釋馬克思主義的通俗理論文章80余篇,包括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