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蘇軾除了詩詞文章,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活雅趣?《蘇軾別傳:茶道、香道、器道》帶你一探究竟。書中從茶道、香道、器道三個方面入手,展現(xiàn)蘇軾在文學藝術上的卓越成就,為讀者還原一個立體鮮活的蘇軾。從烹茶品茗的悠然自得,到焚香靜思的雅致情致,再到把玩器物的獨特品味,跟隨蘇軾的腳步,走進他的精神世界,感悟古人的生活美學與人生
本書分為當代河南文學批評、當代文學批評、魯迅研究、書評舉隅四輯,收錄了《植物書寫與中原文化的隱喻方式——李佩甫“平原系列”小說論》《新時期文學中“瘋癲”形象的敘事意義》《野性的呼喚——上海時期魯迅對動物電影的社會學思考》等文章。
《寄寓的詩性與想象的超越》是青年評論家馮祉艾創(chuàng)作的文學評論集,本書分為兩輯。第一輯對近年來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重點展開討論,著眼于寫作中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和存在的問題。第二輯對當代作家多部作品進行文本細讀,并將作家近年的創(chuàng)作進行較為細致的梳理。做到由點到面的鋪展,尤其是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當代小說的某些癥候,帶給讀者一個較為寬廣的視野及作品
這一本專題論文集是對《城市文學地圖》(第一輯)的深化。這種深化,不僅僅表現(xiàn)在有關城市文學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上的增加,更表現(xiàn)在質量上的提升。對城市文學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題材意義上,更是從文學文本上進行全方位的深化。既有個案研究,也有宏觀研究。在個案研究上,緊扣城市文學的特質,對具體文學文本的主題、人物、情節(jié)、敘述方式、意蘊等
《關鍵詞》是武漢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依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文論關鍵詞研究的歷史流變及其理論范式構建”課題組,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每年出版兩輯。本集刊關注海內(nèi)外關鍵詞研究的最新走向,主要刊發(fā)關鍵詞研究(尤其是中國文化及文論關鍵詞研究)的最新成果,設有學術史、方法論、學者論、要籍敘錄、成果總目、
本書由胡小石先生早年開設“中國古代批評史”“修辭學史”等課程的講義編成,其中第一部分以南京大學圖書館藏稿本《中國文學批評史》為底本,是第一次整理發(fā)表,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書分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史講稿”“中國修辭學史”“唐人七絕詩論”四個部分,體現(xiàn)出胡小石先生在古代文論、古代文學多方面的成就。
通”本義表示到達,與“窮”、“塞”相對,表示流通、通正的狀態(tài)。本文借助“通”這一關鍵詞作為切入點,串聯(lián)起《文心雕龍》問題意識與批評方法,更能借以揭示《文心》批評方法的民族特色。本文分為以下四章:第一章以“通其不通”為標題,探討《文心》批評方法的問題意識。《文心》是一部救弊之作,劉勰不僅看到時代中文學理論批評的三大困境,
《北漂者說2:讀書記》是一部隨筆式的文藝評論集。作者是職業(yè)編輯,卻以“夜讀者”的身份視角切入,用深沉的感情,對各類文學圖書進行研讀思考、點評解析以及書畫影視等門類的觀摩品賞,詮釋了“文學就是人學”的創(chuàng)作原則與生存鐵律,敘寫北游京城從事文字編輯工作二十多年來的喜聞樂見、甜酸苦辣,字里行間或懷念,或抒情,或憐憫,或評判,或
《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898—2020》(第二版),由上下兩卷組成,本書為下卷,選取1949至2020年間具有代表性且有廣泛影響的各文類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除作品原文外,還附有“作者簡介”“解題”“作家作品集錄要”“作者自述”“評論摘要”“研究文獻索引”等內(nèi)容。教材“選”“評”兼?zhèn)洌瑱谀吭O置合理,編寫體例新穎,兼具經(jīng)典
《唐別集考》是河南大學教授齊文榜先生歷時十年完成的目錄學巨著。此前類似的書有,萬曼的《唐集敘錄》,陳伯海、朱易安的《唐詩書錄》、趙榮蔚的《唐五代別集敘錄》的基礎上,都已經(jīng)是本領域的基礎性文獻。而《唐別集考》在吸取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見材料及海外傳回資料,廣泛而細致地檢核比勘原書原本,對106家唐人別集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