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聚焦投龍,揭秘5000年中華文明最大版圖祈福祭祀儀式李零教授領銜,渠敬東教授統(tǒng)籌,社會史、思想史、先秦考古、宗教儀式、博物館學等各個領域?qū)I(yè)學者,10余年實地考察文獻整理,首次梳理投龍框架脈絡,儀式衍變以展覽為基礎,半年來補充大量文獻資料考古文物,突破展覽局限從時間線、地理面等多角度重新梳理,更系統(tǒng)、更清晰展現(xiàn)投龍
本書第十六輯共收錄15篇文章,除1篇為會議綜述外,其余14篇皆為學術文章,總共約25萬字。這14篇學術文章可以分為五類:全真道歷史方面的文章有2篇、道教文學方面的文章有3篇、全真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有4篇、全真道文獻研究方面的文章有2篇、其他方面的有3篇。
本書對我社2012年版《道教常識答問(插圖本)》進行了修訂,以圖文結合的形式、通俗的文字系統(tǒng)介紹了道教的基本常識和歷史。全書共十章,涉及道教的創(chuàng)立、教義、經(jīng)籍、神仙、組織、教制、科儀、修煉、宮觀、傳播等方面。作者對道教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做了總結,并思考和展望了道教的未來發(fā)展。
全真道創(chuàng)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為中國社會兩大核心道派。學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視角,從多學科維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書共收錄13篇文章,除一篇為會議綜述外,其余12篇皆為學術文章,總字數(shù)約25萬字。這12篇學術文章,有的來源于作者投稿,有的來源于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全真道歷史、思想與經(jīng)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傮w可以分為以下三類:屬于全真道文學方面的文章有4篇、屬于全真道歷史方面的文章有6篇、其他方面文章有2篇。這些文
本書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將道教提升到學術層面來探討,期在重新建構道教思想體系。書中指出,道教作為一種宗教,雖然不同于儒家與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卻又離不開這兩家,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儒道互補為特征的。
“大家精要·典藏版”叢書簡介:“大家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在史學、哲學等領域?qū)θ祟愇拿饔凶吭截暙I的古今中外“大家”為對象,著重擷取與體現(xiàn)他們的思想精要。叢書作者都是各領域?qū)W術前沿的學者、教授,他們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以短短10萬字,清晰、簡練地闡述中外“大家”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家”。“大家精要·典藏版”叢書
本書是作者的博士畢業(yè)論文。通過論述尹志平這一全真道思想發(fā)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其心性思想得以形成的整個過程,反映出道教思想由樸素的自然思維發(fā)展為具有反思性、超越性精神哲學,再到反思性和超越性到達頂點后快速下降的過程。尹志平的心性學主要包括還心復道的道體論,性命合一的道性論及內(nèi)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道論等內(nèi)容。
本書是本類文獻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影印整理。壯族師公經(jīng)書,多采用古壯字或壯漢合璧的形式抄寫而成,內(nèi)容融入了壯族、漢族民間經(jīng)典的故事、傳說、神話、諺語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本次影印整理體量大,涉及地域廣。版本多樣,內(nèi)容豐富,研究價值大。較好地呈現(xiàn)資料本身的抄寫特色、文獻本身形制特征。